老鼠和大米 作品

第765章荷蘭的娛樂攻略

 1879年8月30日,歐洲的泛斯拉法運動越鬧越兇,中歐、南歐分頭並進。


 在北歐的赫爾辛基,芬蘭人和泛斯拉夫者們對沖了多次,雙方死傷超過100人,芬蘭人不屈讓歐洲首次看到了被沙俄鎮壓了70年的芬蘭人覺醒之姿,雖然最後被聖彼得堡指令下被沙俄軍隊鎮壓住了,但是“芬蘭永遠不死不滅”卻是響徹歐洲大地。


 或許是受到了芬蘭人的鼓勵。


 在波蘭和立陶宛,泛斯拉夫運動者和波蘭民族、立陶宛民族維護者分別在華沙、維爾紐斯也起了衝突。特別是立陶宛,幾百年前一直都是波羅的海霸主之一,可是被波蘭分家實力的下降,普魯士在西部步步緊逼,南部的奧地利也野心不改,它們跟沙俄瓜分波蘭和立陶宛三面下,這個波羅的海曾經的霸主雖然國家被滅了,但是自豪之心從未失去,所以波羅的海北部的芬蘭星星之火,把波羅的海的南面點燃了,也引發了一股反泛斯拉夫運動勢力。


 不過相比這裡,在巴爾幹半島上,情勢卻是複雜得多。


 塞爾維亞和羅馬尼亞最親俄,但是保加利亞部分人親俄沒錯,但是英國人的擁護者也不少,還有奧匈盡在尺寸之前,因此中間派一向親近奧匈帝國,但是奧斯曼帝國的威脅,也讓三方有時候聯合一起反抗奧斯曼帝國。


 所以泛斯拉夫運動在保加利亞雖然有零星小火,但是很快的就自動被撲滅了。


 一場泛斯拉夫運動,在芬蘭帶頭下,兇勐而來,溫柔而去。


 顯然,所有人都知道,這不可能真的只是民間運動,沒有一隻幕後黑手推動,絕對不會有這麼大的陣勢。


 而這股浪潮平息下來的時候,時間已經到了1879年9月10日。


 而這段時間,柏林和倫敦等國紛紛表示不支持泛斯拉夫運動,維也納的奧匈帝國更是不容許該運動破壞歐洲的和平基礎。


 這三大國甚至明確表示不支持鎮壓反對泛斯拉夫運動,因為這不是聞名的舉動。


 顯然,這三國已經對此十分警惕。


 “明眼人都知道,這是沙俄帝國在背後支持的結果,我們明確支持芬蘭勇敢的反抗者,因為他們知道不應該活在鐵蹄的鎮壓之下,據說赫爾辛基發生的200多人死傷,主要原因在於沙俄軍隊直接開槍-鎮壓下,那裡的學生抗-議者不滿,情緒激動下發生的,我們強烈譴責沙俄槍殺學生的做法,這不是一個大國改做的事情,相反,仁愛的上帝也不喜歡看到這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