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疲 作品

第18章 牽扯

    雖然最後,不免為梁公為首的新晉功臣和地方各路勤王兵馬,所掃平和撲滅。但是痛定思痛的泰興帝,也郭、李等功勳老臣支持下,力排眾議推動了幾項大內相關的變革。

    首先就是廢除北衙六軍之中,為宗室外戚掌握的左右羽林軍,自開國以來就是祖孫父子沿襲的慣例;而增設並擴充羽林孤兒(由宮中收養的軍隊遺孤)的建制;

    其次,就是宦者充任的樞密籤事,常值樞密院以為溝通軍國機要。並且,在廢除前代諸多觀軍容使制度的同時,又在出徵大軍和延邊經略、督府,推行學士、御史和內臣的三官派遣制。

    最後,徹底廢除內侍省下宮市使的同時;又以殿中省所屬的雕坊、鶻坊、鷂坊、鷹坊、狗坊,等五坊小兒之名,吸收了容留了當年察事廳的殘餘人手,而轉隸為飛龍使管轄的探子和眼線。

    當然了,作為當年外朝將相群臣,與天子博弈的最終結果;就是這些由大內宦臣所提領的五坊小兒,只能在兩京及十六(直)管府的地面上行事,一旦出界就自然失去相應身份的保證。

    只是在這些年逐步演變下來之後,五坊小兒也逐步變成了巡城司,巡城司又變成了靖善司,而靖善司又最終改成了現在武德司的字號。

    在這個變遷過程當中,是身為大內眼線的五坊小兒,在朝野各方勢力的合力排斥和擠壓,甚至是暗中設計和打擊之下,不得不將觸手和影響力,一點點消退和收縮的結果。

    因此,目前武德司的影響力,固然已經被壓縮到了,除了兩京以外北方少數管府內;但在長久明暗鬥爭和高壓之下,也因此形成了不可小覷的凝聚和行動力,以及龐大的眼線和探子群體。

    也正因如此,這武德司可以說是當今習慣了垂拱而治的大內,在京畿、都畿以及直管十六都府的地面上,為數不多的門面和存在感的體現。

    然後魏東亭又微微嘆息起來,顯然自己這位晚輩學弟,卻是別有想法甚至所圖甚大,而似乎想要從中得到什麼。但他卻只是奉命過來幫襯一二,以壯聲勢而已。

    魏東亭雖然出身濰坊魏氏,勉強算是當年梁公門下三率十郎將,五長史之一,鹿邑候魏方晉、魏玄公的後人;然而卻是隔了好幾代的旁支,家門遺澤已經相當淡薄了。

    就算他有來自宗家的淵源庇護,也完全沒有理由和必要,直接趟進這攤渾水裡。所以,魏東亭決定稍稍退後一步海闊天空,將問題交給真正有能力,做些什麼的那些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