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疲 作品

第七百七十一章 海上

月餘後抵達大小澳,再經南海諸國返回交州。這些遠洋跨海環行的船隊,最終形成了某種相對固定的傳統;這就是依靠季風和海潮的規律,長年輪番巡航在東海南海之間,名為巡洄大船團的由來。

正所謂是逐風而來,溯流而去。發展至今,也沒有特定的起始港區和長期停靠處。基本上就是巡洄大船團所過之處,不斷有官私民間的船隻加入,也在或長或短航行過程中,不斷有船隻相繼退出。

但無論歷代如何的來去變動,作為最初出海的百餘艘巨型海舶,卻是相對穩定保持規模的沿襲至今;乃至因此形成了好些,數代繁衍生息在船上的所謂船團世家;唯有新舊船隻更替才會短暫上岸。

哪怕朝廷每年光是維護和補充,要付出海量的人力物資,歷代爭議不斷而依舊堅持下來。因為大船團不但養活和帶動了,上下游規模巨大的產業和人員生計。也代表朝廷在遠海外藩的威勢和治權。

相對於那些與中土關係密切,仰賴甚多的唐人諸侯與城主、邑長而言;任何歸順的外夷土族想要再起異心;就下次大船團帶來的不再是珍貴的絲瓷茶紙;而山呼海嘯的大軍和地動山搖的炮擊。

當然,相對來時的內江車船船隊,一路下來巡遊沿岸各地的過程;回程就沒有具體的要求和任務,走海路顯然要更加迅捷和方便的多。再加上各自歸屬的問題,江畋將部下分成了兩部分各自上路。

其中,一部分外行軍士和不便海陸顛簸的傷病員,連同配屬的驍衛一團,車船所屬的水軍士卒;按照原路直接折還,長江上游的江陵府。當然了,有了這段南下平定妖異的經歷,對於他們很重要。

因此,按照江畋與朝中後續交涉的結果。就算歸還江陵府後,這部分有過對抗妖異經驗的水軍,連同現有大小八條車船,也直接歸入了西京裡行院的外行編制;作為常駐當地分支的應急輸運力量。

但作為變相的交換條件,另外一團的驍衛將士,共計三百五十三員,連同傷員一起直接歸建本衛。不出意料的話,這些驍衛將士將會被編入,十六衛新成立的特殊部隊,就如劉景長的勝節營一般。

剩下的一旅(109人)外行軍士,和八組內行隊員、文佐、輔助人員;則是跟隨江畋一起登船出海。順便獨佔了這一艘小鯨級的遠洋剪尾巨船(洪蘭號);剩餘的空載空間。也因為這艘船足夠的大。

因此,在船艏、船艉、船中的甲板上層建築之間,依舊有大片的甲板和樓層空間,提供日常的健身活動和隊形、對抗操練。江畋可以看見在甲板上,三三兩兩活動筋骨的部下。直到遠處陰雲密佈。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