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 作品

第六百五十四章 瘋狂的股價

    這些都導致了蘇秦紡織公司需要大批的外部資金投入,而貸款利息也高,戰略投資的話也很難找到敢幾十萬幾十萬咋進來的狠人,更不好說戰略投資很容易導致控股權的丟失。

    和李氏家族早早就躺平,放棄了控股權不一樣,蘇秦紡織公司的蘇州秦家,卻是一直都牢牢把握著公司的控股權,哪怕之前有過幾次的併購以及引入戰略投資者,但是秦家依舊持有蘇秦紡織公司百分之七十多的股份,佔據了絕對控股權。

    所以他們對引入戰略投資者非常謹慎……以前湊集資金的時候寧願找銀行貸款也不願意找戰略投資者的,但是銀行貸款利息也高啊。

    諸多情況下,蘇秦紡織公司就想要跑到股市上來湊集資金了,反正流通股的股份會很分散,也不會對他們控股造成什麼影響。

    其他的小股東也樂於看見上市,等價格漲起來後賣掉股份套現走人……秦家對控股權抓的太牢固,而且在經營方面也根本不聽小股東的意見,都是秦家人想要幹嘛就幹嘛……

    這讓很多小股東不太滿意,不少人都是想要套現走人的。

    雖然這些小股東們的股份都不是流通股,沒辦法通過股票交易所套現,但是這股價漲了,市值高了,在外頭找投資機構什麼的轉讓股份也更容易,獲利也更大啊。

    如此情況下,蘇秦紡織公司也就順利上市了,這一上市後股價依舊瘋漲!

    隨著蘇秦紡織公司的上市,這國內排名前二的民營企業也都算是上市了,再加上上市的一票官辦企業也都是大企業,所以金陵股票交易所上上市的這些企業,在大楚帝國裡都是屬於正兒八經的大企業,這也確保了股票家交易所的順利鋪開,相應的股票交易制度也得到了順利執行,並沒有搞出來什麼大亂子來。

    而伴隨著股票交易所的成立,股票交易的鋪開,更多的專業投資機構,也就是各種基金也是是冒了出來。

    大楚帝國的金融行業,邁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不過這些和蘇秦紡織公司關係已經不大了,人家拿了上市融資來的錢,轉身就擴大毛紡的產能,同時繼續砸錢搞蒸汽生產生絲去了。

    如果讓他們能夠搞成功,那麼蘇秦紡織公司將會成長為一家真正的紡織領域裡的龍頭企業,不僅僅是綜合規模大,而是在棉紡、毛紡、絲紡這三大領域裡都霸佔龍頭的地位。

    也就只有在特徵紡織行業、成衣製造業落後於漢天紡織公司了。

    值得一提,漢天紡織公司還有一個這年頭紡織公司很少搞的機械化成衣製造部門,這倒不是說為了向民間市場銷售衣服什麼的,純粹是為了滿足軍方需求以及周邊工廠的工人制服需求……

    目前大楚帝國裡的成衣市場,基本都集中在各種制服上,比如軍服、巡警、稅務巡警等軍警人員的制服,再有就是各企業裡的工人制服。

    除了這些需要高度統一化的制服市場外,普通民間市場的成衣市場規模並不大……不對,準確的說是工業化生產的成衣市場不大。

    民間的成衣市場其實有,但是都是屬於個體戶類型,零散不成規模……市場上的成衣基本都是手工縫製的,要麼是通用碼數,面向單身漢的成衣;要麼就是面向高端客戶的高級定製成衣。

    整體市場其實很小的,因為普通人家根本就不買成衣……都是購買布匹後自行縫製,不管有錢沒錢都一樣……

    哪怕是富豪家庭,人家也是購買高端布料,絲綢什麼的,然後讓家中的女僕老媽子,或找專業的高級裁縫進行縫製衣服。

    普通中產家庭乃至底層家庭就更不用說了,直接購買布料由家中女眷縫製才是常態,直接購買成衣不合身,外面找裁縫訂製沒那錢……

    男耕女織這種模式依舊還存在於大楚帝國的社會當中,不僅僅農村如此,城市裡也這樣……哪怕是大戶人家的女兒一般也會學做女紅,然後給自己繡嫁衣什麼的。

    李氏制鐵公司的小小一根縫衣針,為什麼能夠成為他們公司的拳頭產品,賺的不比造船少啊?

    就是因為這年頭縫衣針是家庭必備物品,跟菜刀,碗筷一樣每個家庭都不可或缺。

    這些也導致了,大楚帝國裡的成衣市場並不大,基本都是制服,同時哪怕是工廠生產的這些成衣制服,其實成本也沒比人家家庭主婦一針一線縫製低多少!

    因為這年頭也沒啥工業用的縫紉機,縫紉機倒是有,還是漢天紡織公司自己琢磨研究出來的小型的手搖縫紉機。

    這東西成本高,效率也不咋滴,採用這種手搖小型縫紉機生產的成衣雖然成本不高……但是怎麼說呢,不管如何都比直接買布要更貴……

    所以,哪怕是成衣的成本相對於布匹而言只多了少許,民間市場也不接受……因為在很多家庭裡,反正閒著也是閒著……閒暇之餘縫製衣服能省幾文錢那也是好的啊。

    相當多農村地區裡的家庭,人家布都不買,而是直接購買棉紗自己紡布,甚至有些農民連棉花都自己種,然後直接紡紗織布……連棉紗都不買!

    如果從生產成本上面來說,農民自己種植棉花織布肯定更高,但是你要知道農村裡的很多農民的時間不值錢。

    尤其是農閒的時候也沒事幹,想要打零工都沒什麼機會……自己累一些種棉花紡紗織布雖然看似成本很高,但實際上沒成本!

    所以,你和農民們講什麼生產效率,講成本是很扯淡的事……

    除非你免費送,不然的話你再便宜人家也不買你的!

    布匹市場如此,成衣市場同樣如此!

    所以,這年頭很少有企業專門搞一個成衣工廠來生產成衣的,一些大企業雖然有工人制服的需求,但往往也是直接內部搞一個小成衣作坊,然後就地招募工人的女眷進去縫製衣服。

    又或者乾脆直接發佈料,讓工人拿回去讓家中女眷縫製。

    漢天紡織公司,那是例外……雖讓他們承擔了國內大量軍警制服的生產任務,這不搞也得搞。

    甚至為了搞的更好一些,他們還特地弄出來了手搖原始縫紉機呢。

    現在,眼看著在棉紡和毛紡市場落敗,生絲市場也不好搞,他們就開始轉移視線,想要在成衣市場裡混出一片天地來。

    他們不僅僅想要把工廠生產的成衣賣給官府以及各工廠當制服……他們還想要把成衣直接在市面上鋪開,讓普通人也購買,準確的說中層群體。

    他們有一定的購買能力,但是也不至於能夠讓專業裁縫定製的程度……家中女眷雖然也能縫製衣服,但是中產家庭的女眷嘛,總不至於和底層家庭的女眷們一樣,為了節省幾個銅板就一天縫到晚啊……

    如果款式符合大家的審美,質量靠譜,穿著舒服,並且也合身的成衣出現在市面上,他們也可以直接購買成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