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 作品

第六百五十七章 漠北省

    這些最終帶來的就是大楚帝國的國力對比統一初期,至少是翻了好幾倍。

    這從大楚帝國的中央財政收入就能夠看的出來。

    擊敗東擄的時候,大楚帝國的中央財政收入也就大幾千萬而已,但是後面逐年增加。

    到現在已是達到了兩億楚元之巨,並且還在保持著高速增長的勢頭。

    中央財政為什麼能夠增加這麼多?就是因為國內生產總值更高了,而且還是翻倍的提升所導致的。

    擁有強悍國力的大楚帝國,才能夠支撐得起來二十萬大軍在前線作戰,才能夠支撐的起來第二騎兵軍這種騎兵主力部隊深入西北方向的草原作戰一年甚至更久以上的時間。

    也正是因為這種底氣,大楚帝國才幹發動針對準格爾的滅國之戰,以求收復西域地區啊。

    一切的底氣都是建立在實力之上的。

    ————

    進入七月後,第二騎兵軍還在漠南蒙古西部地區繼續晃悠,不緊不慢的持續壓迫敵人的活空間,並且掩護後方的工兵和步兵等部隊裡在部分戰略要地修築要塞堡壘作為物資中轉站。

    既然準格爾人不跑過來,他們自然也是不忙著打,就這麼逐步推進,然後掩護後方建立堡壘,完善後勤補給線。

    於此同時,漠北方向也有兩萬多楚軍,即第六騎兵軍向西推進,這個第六騎兵軍的前身,其實就是漠北蒙古諸部聯軍。

    不過現在稱之為漠北蒙古諸部已經不適合了,因為經過十幾年的同化,再加上大楚帝國的強大吸引力還有俄羅斯人的持續帶來的壓力,漠北蒙古諸部落的頭領們早已經認清楚的現實。

    一個個都老老實實的接受了帝國冊封的爵位,然後攜帶一家老小在金陵城定局,還改姓易服認祖歸宗……

    這些穿起了漢服,留起了長髮的人,已經看不出來是什麼蒙古貴族了。

    甚至現在你要說他們是什麼蠻夷之類的,人家能跟你當場翻臉……老子可是正兒八經的炎黃子孫,可不是什麼蠻夷。

    部落裡的領頭貴族們都跑路去金陵享受花花世界去了,剩下的普通牧民們自然也是順理成章的接受了帝國的行政統治。

    如今漠北地區的各部落已經全面接受了帝國的行政化改造。

    帝國在當地設立了漠北省,派遣了巡撫駐烏爾格(庫倫),並設立了大小五府,府之下還有縣、鎮各級行政機構。

    並效彷漠南省、遼東省遼河套地區以及甘肅省漠南西部地區等地的遊牧民族,採取定牧的方式進行統治。

    大楚帝國的定牧,就是把遊牧組織結構從部落直接更改為行政單位,通常來說,小部落改為鎮,大部落改為縣,同時改革之初會進行大規模的相互滲透分化。

    然後以派遣的官員率領這些鎮、縣這些集體單位進行遊牧。

    遊牧過程裡,基層行政官員隨同牧民一起放牧遊走,並隨時處理辦公。

    然後到預定的定牧點進行放牧。

    這個定牧點,一般選擇為適合屯墾,戰略地位比較重要,大多還是牧民們過冬的地方。

    官方會在這裡修建城池,派遣縣級官員乃至府級官員駐紮對周邊牧民進行管理,同時會駐軍。

    同時還會依託駐軍以及外來的移民,商人什麼的,建立屯墾、教育、醫療、工商業體系。

    如此一來,原本連城池都很少見的草原上,就陸續出現了一批小城池,規模都不大,基本都是作為府城、縣城而存在的,周邊陸續出現屯墾種田。

    如此一來,雖然草原上的牧民們還保持著遊牧的傳統,但都是根據固定的路線進行遊牧,並且在固定的地方過冬。

    這樣既可以讓牧民們繼續遊牧,大楚帝國又可以通過城池,定牧點實施一定程度上的統治。

    這種統治模式,也算是徹底改變了草原上延續了幾千年之久的部落遊牧模式,使得遊牧民族這種遊離在封傳統中原封建王朝之外的群體,被陸續納入行政通知之中。

    而這對於大楚帝國徹底掌控草原地區,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作用。

    大楚帝國可從來沒有想過收復若干部落,然後讓草原上繼續保持這種不穩定的部落模式。

    建立行政統治,這是大楚帝國控制草原的重要一環。

    逐步完善的草原行政統治,還帶動了當地的畜牧業發展呢……因為大楚帝國內的毛紡業正處於高速發展,對羊毛的需求可以說是無止境的,有多少要多少,這也催動了當地的牧民們大量養綿羊並出售羊毛賺錢。

    更不要說大楚帝國國內對各種役用馬匹的大量需求,也讓當地的牧民們獲得了更多的收入了。

    此外因為這些地方也屬於大楚帝國的本土了,自然也就不存在古代的那種所謂互市之類的,什麼商人都可以帶著大量牧民所需要的貨物深入草原去販賣。

    這必然也導致了當地牧民獲得棉布,茶葉,鐵器等生活物資的成本。

    這增加了收入,降低了成活成本,生活質量自然也就提升起來了。

    整體來說,草原地區裡,不管是漠南還是漠北地區,當地的牧民們在納入帝國統治之後,收入都得到了一定的增加,生活比以往過的也更好了。

    這也是大楚帝國能夠在當地順利展開行政統治,同時讓漠北諸部心甘情願徹底歸化,為此甚至願意放棄姓氏,以及其他所謂傳統習俗的緣故。

    因為這些所謂的傳統,在吃飽飯面前不值一提。

    大楚帝國讓這些牧民們能夠吃飽飯,那麼他們就願意成為大楚帝國的子民,並且願意參軍為帝國而戰。

    這也是為什麼大楚帝國陸軍的騎兵部隊裡,擁有大量牧民子弟的緣故。

    這些牧民子弟可都是自願參軍作戰的,而且戰鬥熱情高著呢。

    因為對於底層的牧民子弟而言,就和帝國底層貧寒農家子弟一樣,參軍已經成為了他們出人頭地的最佳選擇!

    參軍能吃飽喝足,獲得在軍內夜校學習的機會,並且還會獲得一些專業技術的培訓。

    不說退役後的各種轉業安排,哪怕是不要轉業安排,只拿著退役金去找工作,也會因為有學歷證書而更容易啊。

    這樣,他們就能擺脫貧寒餓肚子的的生活,走向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