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鐵燈籠 作品

第41章 勸王

 “無王則不安,先生是什麼意思?”

 武臣說話之語氣玩味。

 張耳沉吟片刻。

 “臣下聽聞,臣子如果有利於主公的謀策而不進言,是為不忠,困於小義而捨棄大義,是為不智。”

 “臣今日舍小義而為將軍取大義,先請將軍恕罪。”

 張耳做好鋪墊隨後繼續說。

 “陳王自蘄縣起兵,行兵攻到陳地,加天命於身自立稱王,如今天下,天命無定,懾功威於地,立德行於身,就可自行稱王,並不必要一定為六國之後才可稱王。

 今將軍率三千壯士席捲趙地,連下趙地三十餘城,獨據河北廣闊之天地。

 趙國臣民雖感服於將軍之威德,然秦國之餘威尚在,百姓畏懼大秦,恐懼秦法,懦其刃懸於頂。

 趙地亦有居心叵測之亂賊,時時窺時局之變而欲為亂,趙國舊時王族蠢蠢欲動,由其上,將軍如不稱王則不足以鎮撫趙地。”

 “將軍不為王,趙地之民亦不知其主為誰,為陳地之楚王?

 趙人之心既不向於秦,又豈能服於楚?”

 “所以請將軍一定要自立為趙王。”

 張耳這一番話說完,東郭南沒有聽到武臣有什麼反應,顯然還是在猶豫。

 不過武臣既然猶豫,就說明他對陳勝的忠心沒有那麼瓷實。

 東郭南雖然看不見場中的情形,但是也能想象到此時的緊張,張耳陳餘等人就在等武臣下一步的反應了。

 丁野和那位門客的手已經摸到懷中之劍,蓄勢待發。

 沉默良久之後,武臣問了一句。

 “本將軍可以為趙王嗎?本將軍何以面對陳王?”

 聽到這話,張耳陳餘大鬆一口氣。

 陳餘接著張耳站了出來繼續勸說。

 “將軍以三千人雄渡黃河,不廢吹灰之力北定趙地,可見天命臨於將軍之身。

 況且將軍稱王乃是為了鎮撫趙地,這一切都是為了反秦大業,不是為了個人之私利。

 將軍稱趙王之後,趙地安穩。這也是有利於天下反秦之大義。”

 “將軍應該也聽到過楚地的消息,陳王任命朱正為中正,胡武為司過,監察各個將軍們的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