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羊肉卷 作品

45鎮國詩

 青雲秀才終於是忍不住心中喜意,哈哈大笑。

 有才有德,有才有德啊。

 沒想到,他回到青山鎮的第五年,竟然遇到了如此進退有度的人才。

 不過,還不夠,他還需要再次考察一番。

 他一生未曾收下真正的學生,只是在私塾教了教書,這次收徒必須要嚴格一些。

 “小友叫什麼名字?”

 “陳遠。”他躬身說道。

 “如今為秋季,可有詩詞歌賦,為這景色賦詩一首。”

 青雲凝視著陳遠,目中隱隱有期待之意。

 吟詩作對,看似尋常,卻能在不經意處窺見一個人的內心深處,察覺其道德品行究竟如何。

 大離王朝,建國四百餘年,形勢越發糜爛。

 日漸龐大臃腫的帝國,需要更多文人學士,來為運作日趨緩慢的朝廷建言獻策。

 他需要知道眼前少年對時局是否有所瞭解,是否有同情、關愛弱者的心意。

 德行高潔的人,才有資格通過他的考驗,而後做他的學生,受到他的悉心教導和栽培。

 在青州時,有才無德的人,濫用才氣,殺害無辜的事情,他也曾見過不少。

 甚至有的讀書人,比那粗鄙武夫更加不堪,以操弄文字之能,加入那白蓮教派,修行獻祭邪詭的儀式,朝著那非人的方向發展。

 他知道,德行,德行,必須品德在先,才能在後。

 若是有才有德之人,他自當將其舉薦到他身後的‘唯物論’學派之中,向那等舉人、進士等高文位的大人推薦,讓其有更廣闊的發展天地。

 陳遠忽然感到一種無形的精神壓力,眼前老者的身上散發出的無形威勢,在院子裡面緩緩瀰漫。

 “這就是儒道的力量嗎,無形之中對人的精神產生極大的壓迫力。”

 他身前的石桌上,不知何時,已經放好了筆墨紙硯。

 “既在說秋,也在說人,更在說大離王朝。”

 陳遠心頭瞭然,又是以景喻人,襯托哀思的話題。

 在腦海中檢索了一下秋的古詩詞,他手拿毛筆,蘸墨落筆。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