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云人生都是浮雲 作品

第139章 河北多義士?

 時光荏苒,距離官渡之戰爆發已過去近半載歲月。在此期間,敵我雙方於官渡陷入膠著狀態,難分勝負。曹操時常派遣精騎襲擾袁軍陣營,以游擊戰術取勝數場。 

 然而,袁紹軍力雄渾,擁兵近二十萬之眾。即便經歷數敗,亦無損其根基。 

 換個角度思考,袁紹有資本犯錯多次,但己方卻容不得絲毫失誤。 

 面對如此懸殊差距,曹操深感無力與無奈。他曾屢次動過撤軍的念頭,但皆被後方許昌的荀彧勸阻攔下。 

 在荀彧眼中,當前兩軍對峙,任何一方先行撤退,必將落得下風。正因如此,決不可比袁紹先走一步。 

 況且,就算曹操有意退兵,李存孝、關羽、張飛等猛將亦不會應允。 

 在李存孝等一眾猛將眼中,與袁軍來一場生死較量、一較高下之事早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哪怕袁紹麾下有雄兵二十萬之眾,但這絲毫不能動搖他們半點決心,更無法令其產生半絲懼意。 

 然而,賈詡卻竭盡全力地攔下了這群渴望一戰的悍將們。在賈詡眼中,眼下並非與袁紹展開最終對決的最佳時刻,他們仍需等待一個契機方能出手。 

 他們所期待的,正是袁紹軍團內部出現裂痕。事實上,袁紹帳下文武百官之間矛盾重重,相互之間冷眼相待,關係十分緊張。 

 而隨著這場戰爭日益激烈,這種矛盾勢必會愈發凸顯並不斷加劇。屆時,才是他們發動全面進攻的絕妙良機。 

 再說沛縣這邊,之前被李存孝與呂布生擒的顏良、文丑兩員大將,以及被張遼活捉的審配,皆已押送至沛縣,交由劉政發落。 

 起初,劉政心中暗自歡喜。要知道,他向來對那些既忠誠勇猛又武藝高強的戰將情有獨鍾,熱衷於將他們招致麾下。 

 然而,就在這時,一個念頭突然閃過他的腦海:若是審配在此處,那麼又有誰能去逮捕許攸那幫違法亂紀的家眷呢?倘若許攸的親屬並未因觸犯律法而被審配打入大獄,那麼他又怎麼可能會背棄袁紹,轉投曹營,向曹操獻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