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文 作品

第五十九章 秋獵歸來

這些事都被李績記錄下來,包括太子殿下在京兆府問詢近來的進展。

殿下是擔心被閉塞言路?其實只要殿下這麼做了,就沒人敢閉塞言路。

也沒人敢在殿下耳邊讒言,因只要殿下是一個能夠親自問詢關中各縣的要事的儲君。

那麼朝野上下的官吏,都會緊著頭皮辦事。

就算是有過錯,也必定會如實稟報。

誰要是敢瞞著太子,事後必定會被一群腳踏實地辦事,又進取心強的官吏,活活罵死也說不定。

朝野清明是好事,東宮儲君監理朝政這些天,眾人都很忙。

得知昨日,東宮儲君親自去京兆府過問了事由,這些天三省六部的官吏辦事更勤快了,他們不敢怠慢。

今天下了早朝,李承乾與房玄齡,長孫無忌三人就在崇文殿商議著。

表格放在面前,這是今年的賬目,朝中各項開支都在眼前。

李承乾看到父皇秋獵所用糧草與財帛,包括修繕驪山行宮種種用度費了三萬貫之巨,不免嘆息一聲。

房玄齡道:“好在這些天朝中的祿米都結清了,餘下的可以用在來年。”

涇陽的作坊經營一年才一萬貫有餘,還抵不過父皇一場秋獵的開銷,幾萬大軍在外人吃馬嚼,都是糧草的消耗。

還有自貞觀四年開始,這位父皇免除了對藍田,高陵,灞上,三原,醴泉幾縣三年的賦稅。

因此關中大豐收,其實收繳的田賦也沒多少。

本來中樞所在,關中各縣應該是重要的賦稅來源。

可不僅如此,中原各地的賦稅收繳依舊困難不說,免除賦稅的地區還不少。

兩頭犯難,父皇秋獵每多進行一天,糧秣的消耗便多一天。

從生產關係上來說,從軍入軍都是一種脫產的狀態,跟隨父皇而去驪山的幾萬人都屬於脫產狀態。

大唐的府兵制還算好的,閒時可以耕種,一旦戰事起,便要入軍。

薄弱的底子下,這種低成本的府兵制很適合當下。

如果是常駐兵馬,那麼就會有上百萬的人脫產,而脫產的人不存在生產任務,靠著賦稅養活。

兵馬越多消耗的賦稅也就越大。

中原依靠長江黃河的小農經濟其實並不強韌。

李承乾頭疼地看著這些賬目,唯有沉默。

長孫無忌道:“如此說來今年的各項開支結算完,休沐前就可以歸檔了?”

房玄齡轉頭看向一旁的太子。

隨後舅舅的目光也看了過來。

李承乾道:“朝中有入關的稅嗎?”

“殿下是講入市的稅嗎?”

李承乾拿出一份奏章,道:“這是孤讓徐孝德去坊間查問的。”

看眼前一個房相,一個舅舅,兩人都是疑惑的神色。

又解釋道:“徐孝德,兩位可能不記得了,就是孤的東宮屬官,前些天還冒冒失失帶著應國公來東宮尋孤辭官來著。”

房玄齡瞭然點頭。

隨後長孫無忌接過奏章看了起來,一直以來西域人或者突厥人,賣馬匹也好,或者是賣水果瑪瑙玉石,都賺取了不少錢。

李承乾低聲道:“孤也清楚這天下萬千庶民僅靠著手中的富餘,他們活著已很不容易了,因此在不增加賦稅,或者各項課稅的情況下,只能選擇開源節流。”

“所謂節流……”說到這個節流又是一個令人苦惱的問題,節流最大的問題就是父皇。

只要父皇不亂錢,這個節流的問題是不大的。

李承乾改口道:“節流的事就先不論了,我們來談談開源如何?”

房玄齡點頭道:“殿下請講。”

“其實此事說來還是皇叔與我說的,他說西域人與突厥人賺了我們中原人的很多錢,因此皇叔對此事記恨已久,有朝一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房玄齡暗歎,道:“好句子。”

長孫無忌冷哼著,這種句子真要是出自李孝恭之口,多半是他家有漫天神佛庇佑。

李承乾說了入關之稅的思路,其實思路很簡單,對入關做貿易的關外人加徵賦稅。

這個時代的人的智慧也是不可小瞧的,經過一番解釋之後,房玄齡與長孫無忌便很快舉一反三,拿出一套可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