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文 作品

第八十一章 搶還是買

地圖上有個城池的標註那便是高昌,而圈著高昌的那片地便是高昌的領土。

也不知道是怎麼了?

聽兒子這麼一說,李世民越看高昌這塊地,怎麼看怎麼扎眼,很不順心。

這個兒子的心思越來越難猜了,做父皇的有時都不知道這個兒子心裡在想什麼,做皇帝的都喜歡建房子?

李世民雙手揹負走出武德殿,低聲說著,“朕怎麼知道以前的皇帝都是怎麼當的?”

聞言,令相隨的幾個太監聽得心驚肉跳。

皇帝的心思是難猜的,尤其是陛下與太子談完之後,總覺得陛下話語裡多了什麼。

留下兩個太監關好武德殿的門,餘下的跟在陛下身後,戰戰兢兢。

漠北恩怨就算鬧得再兇,在陛下沒有重視之前,群臣也不會太過重視。

當天夜裡,陛下又召見了房相。

李承乾聽到這個消息又不覺得意外,低聲道:“父皇總不會收買老師,讓老師支持修建宮殿的意見。”

李麗質幫著皇兄研磨,道:“父皇多半不會這麼做的。”

李承乾嘆道:“妹妹言之有理,父皇若真想收買人心,還不如收買孤。”

李麗質笑道:“正是如此。”

寧兒快步走來道:“殿下,涇陽送來一些銀餅。”

聞言,李承乾頷首道:“孤沒讓他們送東西來著。”

寧兒遞上一份書信,道:“還有信。”

而後一個小匣子放在眼前,木匣子內是一塊塊碼放整齊的銀餅。

李麗質拿起一塊仔細看著,又在手裡掂量,不時又拿起另外兩塊,聽著碰撞的聲響。

李承乾看著信中的內容,無非就是杜荷這些天怎麼賺錢的,最近因有了應公的幫助,有了應公的人脈,肥皂賣得更好了。

因此杜荷又賺了一大筆,涇陽存著的錢已有五萬貫了。

其實自建設涇陽的作坊以來,經營方式一直都是以生產為主,以一塊肥皂,二十錢的價格賣出去,香皂或許可以賣到六十錢一塊。

而關中先一步搶佔了市場的緣故,關中賣肥皂已沒什麼利潤了,大體上坊間的肥皂價格也在三十錢一塊,甚至還有更低的。

也會有條件更差的,幾家各出一些錢買一塊肥皂,而後幾家切好分塊,幾家等分。

經過坊間種種樸素的操作,又因肥皂的消耗並不是多麼可觀,正值冬日的淡季,關中的經營不到一年就陷入了瓶頸。

而應公的人脈多在幷州或者是太原各地,因此各地商販都是在涇陽大批量地買下肥皂,通過運輸的方式,賣往各地,算上運輸的成本,除卻關中,不論蜀中太原等地,肥皂的價格都翻了幾倍。

只不過這都是正常的成本與利潤之間的關係。

涇陽只是生產,與商人大批量地交易,杜荷開始不再用銅錢交易,而是選擇銀餅。

因南北兩朝銅錢私鑄,再到前隋,留下來的舊銅錢太多太多了。

以至於在以前出現過錢災。

現在的涇陽就已快要出現錢災的預兆,銅錢實在是太多,都不完,存又存不下,杜荷只能招收更多的勞動力來抵消這種壓力,將銅錢轉換成更多的勞動力,成為另外一種勞動力資產。

信中的所言,都是杜荷的種種安排,說著的也都是近來的規劃,仔細看著也沒有太多的問題。

李承乾放下信紙,拿著茶碗看向窗外的夜空,從許敬宗談成了阿史那杜爾這個大客戶之後,東宮已有兩月沒有與涇陽聯繫。

真要說聯繫,也可能是半月前,與房相還有舅舅去看了看涇陽,也沒有見許敬宗或是杜荷。

這也難怪,或許杜荷覺得東宮不要他們了?他做得不好?

其實很長一段時間,東宮已不再缺衣少食了,至少現在東宮的盈餘至今沒有完。

至少東宮收了這些銀餅與這封信之後,杜荷也該放心了,讓他知道太子沒有忘記他,太子才是涇陽最大幕後人物。

杜荷的忐忑不是沒有道理,李承乾寫下一句話當作回信,“以後每個月向東宮交上涇陽當月盈餘的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