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文 作品

第二百六十二章 他的事業

等著銅鍋內的湯水沸騰了,李世民這才將羊肉放入鍋中,思索著支教這件事,飲下一口酒水道:“關中的支教都沒什麼成效,還想去吐蕃?”

聽父皇帶著數落的話語,支教是崇文館在施行,如今看來確實沒有成效。

而且自從李恪去跑鄉縣各地,瞭解支教與地方的衝突之後,發現的問題越來越多。

並不只是各縣不支持支教,就算是鄉縣的尋常人家,適齡的孩子也沒多少願意來讀書識字的。

問題要全面地去看,是個看人看環境的過程。

李承乾道:“父皇所言不錯,兒臣會好好考慮的。”

李世民又道:“怎麼?現在反悔了?”

“兒臣不反悔,問題總是需要解決的,一年又一年堅持下去……哪怕失敗了又如何?”

李承乾夾起一片羊肉,放入口中嚼著。

殿外的雨聲依舊,興慶殿內,皇帝父子安靜地用著午膳。

不多時外面傳來了腳步踩著溼漉漉水路的動靜,腳步聲很著急,像是一路奔跑而來。

來人在殿外大聲道:“陛下,西域來報!”

正在吃著火鍋的李世民終於擱下了筷子,沉聲道:“呈來。”

一個太監接過皮囊,解開皮囊從內部拿出一卷紙,雙手端著紙張遞到了陛下面前。

李世民先是看了一眼還在吃著羊肉的兒子,打開了紙張。

西域軍報所言的是安西都護府,西州與庭州建設成。

往後就沒了高昌,以前的高昌成了現在的西州,那座可汗浮屠城已成為了大唐的庭州。

西州駐兵三萬,庭州駐兵兩萬,安西都護府五千兵馬。

李世民再往下看著,低聲道:“司農寺卿郭駱駝在西域種的兩千頃地棉花豐收了。”

一邊吃著羊肉,李承乾思索著,都已臨近十月了,來來回回推算,送信來的時候應該是在九月之前,棉花就已豐收。

到現在這份軍報才送到長安。

李世民又道:“棉花的運輸已在路上了。”

李承乾接過父皇遞來的軍報,也在看著,道:“入冬之前可以將棉花送到。”

只不過在如今的大唐,棉花是一種很奢侈的物品,在東宮也就皇子公主能夠用一床棉被,還有棉花所製成的冬衣。

因關中田地不能大規模用來種棉花,依舊以糧食保有為主,耕地不能隨意佔用,保證關中的糧食同時,在西域廣種棉花。

在這樣的環境下,棉花一定會成為奢侈品。

棉花的分配也在父皇的手中,父皇想要將棉花先給軍中,還是先給朝堂重臣當作賞賜,都不是自己這個太子能夠決定的。

李世民問道:“若西域早在幾年前就看重棉花,他們豈不是會為了土地殺很多人?”

“多半是的。”

李世民輕笑道:“朕的兒子看起來更貪婪。”

李承乾將軍報放在一旁,道:“父皇此言差矣,兒臣是為了社稷,等將天山與伊犁河掃平了,那些土地都會是大唐的,現在兒臣擔心欲谷設與咥利失開戰之後,會失去大量的勞動人口。”

“其餘的事,兒臣都不在乎,唯獨勞動人口,是重中之重。”

看完了軍報,父子兩人接著用飯,大概過了一刻的時辰,殿外又傳來了急報,道:“陛下,吐蕃急報。”

軍報又一次送入了殿內,李世民先翻看著,蹙眉道:“牛進達的人去查探過了,確實可以直達邏些。”

父皇讓牛進達安排人去查探,得到了證實,那的確是一條可以從青海直達邏些的道路。

這條原本存在後世的唐蕃古道,在吐蕃沒有城關,沒有能夠扼守的天險,掌握這條古道,便掌握了將來進攻吐蕃腹地的戰略條件。

李承乾詢問道:“能夠適應高原的氣候嗎?”

李世民搖頭道:“牛進達沒在軍報中說起這件事,他們在青海練兵沒覺得異樣。”

“讓大將軍不斷派人嘗試,兒臣以為高原不是不能克服的,哪怕只是養出一支幾百人的奇兵也好。”

“嗯,朕正有此意。”

“兒臣想著先試著將支教派去青海與松州,至少要讓他們知道現在的皇帝是誰,民心歸附就是要先從皇帝是誰開始的,過程很困難,總不見得是沒用的。”

李世民頷首。

父子接著交談,關乎吐蕃未來的命運也在這場交談中決定了下來。

用完一頓飯食,等來了兩個重要的軍報,李承乾站在興慶殿的屋簷下,看著漫天雨水正不斷落下。

今天送來的消息讓父皇很高興,現在興致正高,喝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