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文 作品

第二百七十二章 天要晴了

李世民看了片刻又將手中的冊子放下,拿起一旁的茶碗,飲下一口茶水,打量著這個兒子若有所思。

“兒臣就先告退了。”

“慢著。”

李承乾回身道:“父皇可還有囑咐?”

李世民從一旁拿起奏章道:“這是軍中商議的事,還缺三十萬石糧草。”

李承乾接過奏章,點頭道:“這就去準備。”

父皇的目光又落在拼圖上了,李承乾拿著奏章離開。

殿內很安靜,皇后的心情很不錯,面帶笑容地繼續用針線改著一件道袍。

李世民喝下一口茶水,再也沒有去翻看手邊的棉花定價方略。

寒冬臘月,關中又飄起了一場大雪。

李治陪著妹妹明達來到欽天監。

李淳風手捧著一個羅盤,穿著單薄的道袍,閉目似有盤算,低聲道:“今日北風,風速乙級三等……”

良久,李淳風起身望著欽天監外的大雪,道:“晴天就快來了。”

李治陪著妹妹坐下來,一起看著道門的典籍,這是被姐姐懲罰的,這段時間都不能去找狄仁傑玩了。

明達問道:“李道長,還須幾天才晴朗”

李淳風拂袖道:“快了。”

皇宮北面的太液池。

李承乾帶著斗笠坐在太液池邊,每每在這裡點起一個爐子,幾頭小鹿十分通人性,爐子一點,它們便會湊過來取暖。

蘇婉穿著一件紅色的大氅,正在教著臨川小公主撫琴,琴聲在別苑門前,一直傳到了太液池的水榭邊。

寧兒沏上一碗熱茶,放在殿下身邊的桌上。

太子在釣魚的時候,此時此刻中書省,褚遂良踩過一地的積雪,腳步匆匆走入。

進入中書省內,他拍下落在身上的積雪,見到于志寧與張行成已在忙碌了。

褚遂良坐下來,看著眼前的賬冊,道:“哪裡還有三十萬石糧草可以調度?”

于志寧提筆在硯臺上沾了些墨水,道:“還以為你不來了。”

褚遂良搓著手道:“於侍郎小看某家了。”

再看眼前的卷宗,褚遂良一卷卷翻看著,低聲道:“去哪裡調來三十萬石糧草,今年不是往安西都護府送去六十萬石嗎?”

張行成解釋道:“六十萬石糧食只夠五萬安西軍用幾個月?”

褚遂良蹙眉思索著,道:“難道從各縣調用?”

于志寧道:“潼關有囤積的糧食八十萬石,河西走廊囤積的糧食還有二十萬石,先從河西走廊調度十萬石,再從潼關調用五十萬石糧草送去河西走廊,從中再抽調十萬石給安西都護府。”

經這麼一提醒,褚遂良便翻看著卷宗,疑惑道:“潼關只有存糧十五萬石,哪裡有八十萬石?”

“褚侍郎看看陳倉與咸陽縣,涇陽縣的官倉,再看天水郡的官倉。”

聞言,褚遂良站起身從書架上又拿下幾卷的卷宗,看了糧食調度的記錄,豁然開朗,“原來以前每個月都有糧食往西送。”

以往在關中登基的皇帝,會將糧食囤積在洛陽,這就有了洛陽行宮所在的意義,皇帝時常會去洛陽。

楊廣修建了大運河之後,也曾在洛陽居住很久。

而當今太子則是將糧食囤積在了潼關。

褚遂良看著一卷卷的記錄,思緒中出現了一條條運糧的路徑。

從兩年前開始,關中的糧食一直在調動,不斷地運送去河西走廊,這條運輸路線從潼關為起點,經過渭南,長安,咸陽橋,一路過了陳倉去隴右,再前往河西走廊。

關中的糧食一直都是活動的,而非囤積在某一處。

現在只要一個調令,存放在各縣的糧食當即就可以送去河西走廊。

隴山以東的幾個縣半月之間就能與河西走廊湊齊三十萬石糧草,最多兩月就可以運送到安西都護府。

關中的糧食是活動,各縣糧倉市場互相調度,有人說打仗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可對太子來說,兵馬就算不動,糧草也一直在調動。

看似各地官倉的糧草並不多,其實有很大一部分的糧食就在運輸途中。

褚遂良寫下調令,交給於志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