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TqcsLV 作品

第七章 神話不一定是傳說許 續

 天地初開,靈氣充足,那可是天仙,金仙滿地走,太乙金仙也普遍,大羅金仙常常有,那是天庭未建,周天星斗未分,日月精華何其繁多,妖族破百萬億,又有何難?巫族以精血造巫,冥河以血海漂盪之魂魄造修羅,野獸一年生一次,一次生幾個,洪荒之中靈氣充足,妖怪眾多。城牆上刻錄的人物很多。

 火神祝融。本名重黎,以火施化,號赤帝尊為火神,水火之神,南海神,古時三皇五帝之一。是他傳下火種,教人類使用火的方法,常在高山上奏起悠揚動聽感人肺腑的樂曲,相傳名為九天。使黎民百姓精神振奮,情緒高昂,對生活充滿熱愛。

 金正蓐收為秋神,左耳有蛇,乘兩條龍,是為白帝少昊的輔佐神。掌管秋天,住泑山

 鯀布息壤,鯀、黃帝的後裔,玄帝顓頊的玄孫,是夏朝開國君主大禹的父親。息壤傳說中一種能自己生長,永不耗盡的土壤。山海經內經記載,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

 句芒,或名句龍,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木神(春神),主管樹木的發芽生長,少昊的後代,名重,為伏羲臣。太陽每天早上從扶桑上升起,神樹扶桑歸句芒管,太陽昇起的那片地方也歸句芒管。句芒在古代非常非常重要,每年春祭都有份。他的本來面目是鳥——鳥身人面,乘兩龍,後來竟一點影響也沒有了。不過我們可以在祭祀儀式和年畫中見到他:他變成了春天騎牛的牧童,頭有雙髻,手執柳鞭,亦稱芒童。

 金睛無支祁中國神話中的水怪。他的形狀像猿猴,塌鼻子,凸額頭,白頭青身,火眼金睛。他的頭頸長達百尺,力氣超過九頭大象,常在淮水興風作浪,危害百姓。大神禹治淮水時,無支祁作怪,風雷齊作,木石俱鳴。禹很惱怒,召集群神,並且親自下達命令給神獸夔龍,擒獲了無支祁。無支祁雖被抓,但還是擊搏跳騰,誰也管束不住。於是禹用大鐵索鎖住了他的頸脖,拿金鈴穿在他的鼻子上,把他鎮壓在淮陰龜山腳下,從此淮水才平靜地流入東海。同時無支祁亦是古典神話小說《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原型。(野生猴哥一隻)

 相繇,也作“相柳”,是傳說中水神共工的部下,相繇蛇身而九首。所到之處皆被他吃的一乾二淨,並且將土地化為沼澤,這種沼澤的水有毒、無法飲用,因此相柳所到之地都變為無人區,連動物也不能生存。在共工被禹消滅之後,相柳繼續危害人間,禹數次將它擊敗,相繇被大禹殺死後,身體的各個部位都化成了蛇。但是相柳的血卻汙染了土地,使莊稼不能生長。相柳的傳說象徵著大禹治水工作的反覆性和水災給古代人帶來的危害。

 玄鳥生契,在遠古的黃河之濱,一隻“玄鳥”唱著歌兒從空中飛來,帶給人們無窮無盡的遐想――它是天的使者,原始部落的人們一個個對它頂禮膜拜。一個叫簡狄的女人,吞服“玄鳥”下的蛋後,懷孕生下一個兒子叫契。契,即是閼伯,就是傳說中的商之始祖。《詩經·商頌·玄鳥》曰:“天命玄鳥,降而生商。”這就是“玄鳥生商”的美麗故事。

 倉頡造字傳說中倉頡生有“雙瞳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國史書上記載只有8個人,虞舜、倉頡、項羽、重耳、高洋、呂光、魚俱羅。還有李煜相傳,倉頡“始作書契,以代結繩”。在此以前,人們結繩記事,即大事打一大結,小事打一小結,相連的事打一連環結。後又發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號作為記事。隨著歷史的發展,文明漸進,事情繁雜,名物繁多,用結和刻木的方法,遠不能適應需要,這就有創造文字的迫切要求。黃帝時是上古發明創造較多的時期,那時不僅發明了養蠶,還發明瞭舟、車、弓駑、鏡子和煮飯的鍋與甑等,在這些發明創造影響下,倉頡也決心創造出一種文字來。倉頡的字都是依照萬物的形狀造出來的。譬如:日字是照著太陽紅圓紅圓的模樣勾的;月字是仿著月牙兒的形狀描的;人字是端詳著人的側影畫的……倉頡首創文字的事後來被黃帝知道了,他大為感動,乃賜倉姓。其意是“君上一人,人下一君”。

 燧人取火,燧人氏”,發明鑽木取火的方法。讓人們享受到光明,讓人們無須生活在黑暗中,他的事蹟是對人類最初征服火的一曲頌歌。人征服了火,火磨鍊了人,人成了星際間的萬物之靈。

 炎帝耕播上古時代頻繁的遷徒,繁重的勞動,先民們疲憊不堪。為了讓部落能夠休養生息、安居樂業,炎帝決心改進耕播種和種植方法。《易經·繫辭》說,神農“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禮·含文嘉》說,神農“始作耒耜,教民耕種”,都講到炎帝神農製作耕播工具------耒耜

 蠶馬獻絲黃帝在戰勝蚩尤以後非常地高興,於是命令手下的樂官演奏樂曲,讓戰士們隨著音樂跳起雄壯威武的舞蹈,以此來慶祝自己的勝利。就在黃帝作樂慶功時,天上下來了一位神仙。她手裡拿了兩捆細絲。一捆顏色像金子一樣燦爛,一捆顏色像白銀一樣耀眼。女子自稱是蠶神,特地把精美的蠶絲獻給黃帝。蠶神是一個美麗的女子,惟一讓人覺得奇怪的是,她身上披著一張馬皮。這馬皮就好象長在她身上一樣,而不是穿在身上,根本不能取下來。如果蠶神把馬皮左右收攏一些,那麼馬皮就整個地將她包圍,女子就會變成一條白色的蟲,長著馬一樣的頭,人們稱為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