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TqcsLV 作品

第二十六章 武當山一

 林陽回到了學校,在學校沉寂了幾個月之後,又踏上了征程,時刻不忘師父的囑託。這次的目標是河北的武當山,順便再去看看野人谷。

 武當山是中國道教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其中最著名的神仙是真武大帝,也被稱為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聖真君玄天上帝、蕩魔天尊、玉虛師相等。真武大帝是道教中的一位重要神祗,被尊為武當山的主神。他的形象非常威武,身長百尺,披散著頭髮,金鎖甲冑,腳下踏著五色靈龜,按劍而立,眼如電光,身邊侍立著龜蛇二將及記錄著三界功過善惡的金童玉女。

 真武大帝的信仰在中國民間非常普遍,尤其是在明朝以後,其影響極大。他被認為是北方之神,負責鎮守北方,同時也是道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據傳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化身,生於大羅境無慾天宮的淨樂國王善聖皇后之子。他長大後入武當山修道,歷四十二年功德圓滿,白日昇天,玉皇大帝有詔封為太玄,鎮於北方。因此,現在的湖北武當山供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

 武當山的道教建築群基本上都是圍繞著真武大帝修煉得道成仙的故事所佈局的。這些宏大的道教建築群使得武當山在1994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的道教文化不僅包括宗教哲學、武術、養生醫藥等,還蘊含著豐富的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是研究中國道教文化的重要窗口。

 武當山,中國道教聖地,又名太和山、謝羅山、參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嶽”、“玄嶽”、“大嶽”之稱。位於huB省西北部sy市丹江口市。東接xy市,西靠sy市,南望神農架,北臨南水北調中線源頭丹江口水庫。

 明代,武當山被皇帝封為“大嶽”、“治世玄嶽”,被尊為“皇室家廟”。武當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嶽共朝宗”的“五嶽之冠”地位聞名於世。武當山是道教名山和武當武術的發源地,被稱為“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當武術,是中華武術的重要流派。素有南少林、北武當。元末明初,道士張三丰集其大成,開創武當派,功夫有太極拳,太極劍。截至2013年,武當山有古建築53處,建築面積2.7萬平方米,建築遺址9處,佔地面積20多萬平方米,全山保存各類文物5035件。

 1994年12月,武當山古建築群入選《世界遺產名錄》,2006年被整體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武當山和長城、麗江、周莊等景區一起入選“歐洲人最喜愛的中國十大景區”。2010到2013年,武當山分別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風景區、國家森林公園、中國十大避暑名山、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入選最美“國家地質公園”。

 漢高祖五年,置武當縣。漢末至魏晉隋唐時期,是求仙學道者的棲隱之地。

 唐貞觀年間,唐太宗詔武當節度使姚簡到武當山祈雨而應。敕建“五龍祠”。乾寧年間),武當山列為“七十二福地”第九位。

 道教中,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說。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是指中國道教傳說中的神仙所居住的地方,也是道教修煉和傳說的神聖之地。這些地方名稱繁多,常常被用來命名一些山川、河流、島嶼和城市等。這些地方大多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有些地方甚至還有著美麗的傳說和神話故事。

 自唐代以後,武當山就得到歷代封建皇帝的重視,封號武當,使其地位崇高、名聲顯赫。

 元代至元二十二年,玄教宗師張留孫向世祖忽必烈奏報武當山後,忽必烈大信其道。大德八年,元成宗封“武當福地”。

 明代永樂十年,成祖朱棣命隆平侯張信、駙馬都尉沐昕、工部右侍郎郭璡、禮部尚書金純等率軍民、工匠30餘萬人,大修武當山。永樂十五年封為“大嶽”,高於五嶽之上。

 永樂二十一年,歷時十多年,敕建的大嶽太和山,建成九宮、八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巖廟、三十九橋、十二亭等多座建築群。史稱“北建故宮,南修武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