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TqcsLV 作品

第三十一章 野人的故鄉

 人類的文明離不開文字,就如我們華夏。有倉頡造字鬼神驚的說法。這個部落這個文明也有的自己的書寫方式,記載方式和學習的方式。為什麼這麼說呢?林陽見到了店鋪上面兒,用他們本地的文字,書寫的店鋪名稱。林陽雖然不認識,但是能分辨出來。

 林陽在街道兩邊兒的攤販中,看到有賣書籍的,林陽走了上去,拿起了一本兒,翻看起來了。

 根據文字的結構書寫的方式。左右邊不對稱的段落推斷,文字是由左至右書寫。段落沒有明顯的標點符號,從流暢的字型及排列整齊,似乎書寫員清楚明白自己在寫什麼,而不是落筆前故意逐字編造。

 書本含有大約十七八萬個字跡,字跡之間有窄分隔,大部分由一至兩筆寫成。一套有20至30種不同字跡的字母系統幾乎說明了整個書籍。關於某些字跡是否為個別字母存在一些爭論。部分奇怪的字母僅出現一或兩次。較闊的分隔可分辨出約3.5萬個不同長度的“詞彙”,大致符合語音學的規律,例如部分字母在每一個詞彙經常出現等。

 分析發現,書籍的文字規律與自然語言類似。例如,詞彙的出現頻率符合齊夫定律,而詞彙的熵(每詞約10位元)亦與英語或拉丁語相類似。

 然而,書籍的語言與歐洲語言不太相似。例如,幾乎沒有詞彙是多過10個字母,亦幾乎沒有1或2個字母的詞彙。詞彙內的字母分佈獨特,有些字母僅出現在字首,有些在字尾,有些在詞彙中間,這特點與阿拉伯字母相似,但不見於拉丁字母、希臘字母或西裡爾字母。詞彙的重複程度也高於一般歐洲語言。同一詞彙可能一氣出現三次。統計學上,手稿的詞彙數目相對較少。

 林陽看著手中這本內容不明的神秘書籍,共240頁,內附插圖,作者不詳。書中所用字母及語言無法識別,與現代語言完全搭不上,似乎是什麼都對不上的書籍。

 忽然林陽想到有一本書與他非常相像。叫伏尼契手稿。書名“伏尼契“,取自一位美國書商,他於1912年在意大利買下此書。科學家通過放射性碳定年法檢測出其書成於十五世紀初。這份手稿被發現以來,英美頂尖的解碼專家,都在積極研究它,但是至今未能破譯出隻言片語。

 1912年,美國珍本書商威爾弗雷德·伏尼契(wilfrid voynich)在羅馬附近一所耶穌會大學圖書館的地下,找到他一生中最大的發現:一份厚達二百多頁,以奇特字體寫成的手稿,手稿中還有許多植物、天體和出浴美女等奇異的圖片。伏尼契立刻認定這是極為重要的新發現。這份手稿雖然看來像是中世紀鍊金術士或草藥醫生的參考書,但似乎完全以密碼寫成。從插圖中的髮型等特徵看來,這本書的製作時間應該介於1470~1500年間,手稿上的信中的17世紀字母說明,這份手稿在1586年由神聖羅馬帝國的魯道夫二世收購。 1600年代,至少有十位學者曾試圖解讀這份手稿,後來它消失了將近250年,直到被書商伏尼契發現才重見天日。

 伏尼契敦請當時頂尖的密碼學家破解這份奇特的手稿,但它似乎和任何已知的密碼語言都對不起來。90年來,許多世界頂尖的譯碼專家努力鑽研,但是沒有人能破解這種稱為“伏尼契文”的文字,這份手稿的真面目和來源仍是個謎。一連串的失敗令伏尼契手稿儼然成為密碼術歷史中的聖盃,讓人懷疑手稿是否有內容可供破解。伏尼契文說不定完全沒有意義,手稿也可能只是個精心設計的騙局。

 關於原文碼學家約翰·查德威克認為,密碼學的核心在於演繹和控制試驗,“形成假說,進行檢驗,頻繁地拋棄假說”。如何向他人證明某種破譯方案是正確的,也並非易事,它需要密碼破譯者提供4個步驟:其一:指出密碼系統及其密鑰;續而:針對密文進行加密過程的逆過程,得出待檢驗的明文;其三:確保明文是有意義的信息,而非胡言亂語;最後:密鑰可以簡潔地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