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君影 作品

第6章 帶路的土匪

 商隊一路西進,半月後,終於到了秦州城(今甘肅天水市)。天快黑了,楊整決定入城修整一番。這一路走來,為了安全起見,商隊都是避開大路大城,夜間也都宿在野外,大家都累壞了。此地離長安已經數百里之遙,應該是安全了。況且,這時期,關中與塞外往來頻繁、貿易不絕,一個商隊也不扎眼。只是入城時遇到了些許麻煩。 

 一路上,楊整遇到沿路的關卡,都是打著隋國公楊忠的旗子順利過關,可不曾想,隋國公的名號,到了這秦州城,已經是不太好用了。商隊入城時,遭到了守城兵士的盤剝,說是所有的貨物,要交十抽三入城稅。楊整他們的商隊裡,都是茶葉、綢緞這些奢侈物品,十抽一的話,數千貫錢都要被盤剝了。於是楊整故作高傲地對為首的什長道:“這位軍爺,我們是隋國公的府上的,車裡是隋國公的侄公子,請軍爺看在隋國公府的面子上,讓我們入城吧!” 

 誰知道這位什長一點也不忌憚隋國公,嚷道:“去去去!管你什麼隋國公不隋國公,到了這秦州地界上,就得守秦州得規矩!” 

 這下直接給楊整整不會了。父親說,只要是插著隋國公府的旗子,就能在大周境內暢行無阻,只是到了塞外就要低調些了。這還在大周腹地,離塞外草原還遠著呢,就不好使了?其實,這也不怪隋國公的名頭不夠響,只是這時期,往來的商隊太多,很多商家為了方便,都會花點錢,把商隊掛在某一家權貴的名下,求一副旗子,什麼這國公、那丞相的。這些旗子可以唬一唬草原上的牧民,可是這秦州關內的兵油子早就見怪不怪了。 

 好在楊方是個見過世面的,連忙走上前去,塞了好大一個銀錁子到什長手中,這什長掂了掂,滿意地點點頭。楊方趁機道:“軍爺說得是,到了軍爺的地界,當然是軍爺說了算。只是,這都是些粗鄙的貨物,笨重得很,交給軍爺反而累贅,不然咱交個朋友,等我們從草原上換了真金白銀回來,再補上這些稅。” 

 什長滿意地點點頭,得意地笑道:“嗯嗯,也對!算你們是識相的,不過,車上的貨還是要檢查的,可不能帶些不該帶的東西。” 

 各朝各代對鹽鐵的控制都是極其嚴格的,走私鹽鐵罪同謀反。所以,每有商隊過城,檢查都是必須的,尤其是運往塞外的貨物。什長說著便走向了車隊的後半截,一一掀開布簾查看,這一看之下還真是嚇一跳。 

 一般的商隊,也就是運一些粗糙的麻布、下等的瓷器,還有就是老葉的茶磚。這些東西在中原都不值錢,但是到了草原上,那都是硬通貨,尤其是茶磚,是草原人必不可少。遊牧民族吃的油膩,烹飪技術也單一,牛羊肉都不好消化,久而久之就會得“大肚子病”,這時候,茶葉就是救命的良藥了。精緻的細茶太珍貴,普通牧民買不起,就只能買這種老葉做成得茶磚了,反正效果是一樣的。而楊整他們的車隊裡,全是如玉般精美的瓷器、各色絲滑的綢緞,特別是那茶葉,掀開車簾就只聞見清香撲鼻,怕是刺史府上的茶葉也不過如此了。 

 看到這些貨物,什長反而放下了傲慢的姿態,只是朝城牆上使了個不一般的眼色,便讓車隊入城了。 

 楊整他們剛入城沒走多遠,正準備找一個落腳的客棧,旁邊忽然跳出個男子,說道:“貴人可是要找住處啊?天快黑了,怕是一時半會不太好找,小人知道個好去處,專門招待貴人這種商隊的,地方幽靜寬敞,還能囤貨飲馬,關鍵是價格公道,貴人要不要帶路啊?” 

 楊整見這人三十出頭,精瘦高挑、尖嘴猴腮,頭頂上稀疏的頭髮盤成個小發髻,隨意地插著根木棍,幾根黑黑白白的鬍鬚飄在下巴上,標準的壞人形象。楊整本不想搭理這號人,只是此時確實不早了,要是天黑之前找不到合適的地方落腳也確實麻煩,便笑道:“如此多謝大叔了!” 

 楊整以為這人馬上便會帶他去找客棧,誰料聽了他的話,那男子一個勁的傻笑,嘴巴里唸叨著:“好說好說。”腳下卻不動地方。楊整忽然明白了,這大概是這城中專門給外來人帶路,靠掙帶路錢為生的無業遊民。於是楊整從懷中摸出幾文錢遞過去,說道:“還請大叔帶路!” 

 這男子笑眯眯地接過銅錢,這才說道:“嘿嘿嘿!請貴人跟我來。”說完便領著車隊朝前走去。 

 楊整又問道:“大叔,這秦州城離伏俟城還有多遠啊!” 

 男子回道:“小人當不得貴人一聲大叔,老漢姓趙,沒個大名,家裡行四,大家都叫我趙四,您也叫我趙四得了,至於這伏俟城啊…… 

 還沒等趙四說完,楊整便“噗呲”一聲笑出聲來。趙四連忙問道:“可是小的說得有什麼不對嗎?” 

 楊整強忍住笑意,說道:“沒有沒有,哦對了,您是不是有個對頭叫劉能啊?”說完又哈哈大笑起來。 

 這可把趙四弄糊塗了,一臉茫然地回道:“沒有啊!” 

 楊整終於忍住了笑意,說道:“趙四叔,您還是說說伏俟城吧!” 

 趙四回道:“說起這伏俟城啊,近幾年去的人可不多,如今大家都願意往突厥走商。不過老漢還是熟悉伏俟城的。年輕的時候也曾跟著商隊一起去過。伏俟城離這裡還有,我看您這貨這麼多,走起來也慢,怕是還要兩三個月才能走到呢!不過也正好,眼下剛開春,伏俟城冷著呢,等你們到了那裡呀,剛好暖和起來了,等你們把貨一賣,剛好九十月份能趕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