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君影 作品

第11章 青澀的情愫

 莫無桑很信任王郎中,有了應對侯莫陳瓊的說辭後,就安心離去了。走前對王郎中說:“王老頭,老夫今天給了你面子,往後,可得對老夫客氣點,尤其老夫收徒的事,再不鬆口,別怪老夫來硬的!” 

 王郎中只冷笑一聲,並不答話。 

 莫無桑走時,已到了卯時了,眾人都沒了睡意。楊整把竹桌上倒扣的茶杯揭起來,倒了三杯水,給廣寧公主面前推去一杯,又端了一杯放在了王郎中的桌案上,問道:“王大夫,這莫無桑似乎是你的朋友,晚輩看他不是尋常人物,他到底是個什麼來頭啊!“ 

 王郎中將杯中茶水一口飲盡,說道:“這莫無桑你可能不認識,他師父我想你是知道的。他是貞白先生的弟子!“ 

 作為一個歷史專業研究生,楊整自然是知道的貞白先生陶弘景的。陶弘景是南北朝時期道教上清派的代表人物,編寫了大量的道書,編訂了道教的神仙譜系《真靈位業圖》。並於茅山修道期間創立茅山宗。自從貞白先生創立茅山宗以來,歷經隋唐、遼宋、人才輩出,是道教中信徒最多、地位最為顯赫的一派。 

 另外貞白先生還是著名的醫藥學家。南北朝時期,本草學內容散亂,草石不分,貞白先生建立了本草學的統一標準,將當時所有的本草書籍整理成《神農本草經》和《名醫別錄》,另著有《本草經集註》流傳後世。 

 楊整不知道的是,他和貞白先生還另有一點關係呢。當初他幫助拓跋皇室逃離長安城,楊忠為了掩人耳目,便杜撰了個謠言,說楊整是被貞白先生的傳人看上了,便拜了師,跟著雲遊去了。如今竟然真的遇到了貞白先生的傳人。當然,這是楊整無從知道的了。 

 楊整心中感嘆,自己的運氣實在太好了些,先是遇到了王叔和的後人,如今又遇到了陶弘景的弟子,這時期名人輩出,指不定往後還會遇到些誰呢! 

 楊整按下心頭胡亂的心思,又問道:“您似乎和莫前輩很有淵源,貞白先生是南人,我看莫先生舉止,也像是江南人士,您是怎樣和他結交的?” 

 王郎中道:“當年貞白先生隱居在茅山,梁帝蕭衍一心想請他出山為官,貞白先生是個世外高人,一心沉醉於道學和醫學,自然是不願的,屢次拒絕之後,梁帝還是不放棄,每年都派人來請,直到貞白先生離世,才絕了這念頭。貞白先生離世時,莫無桑並不在山中。莫無桑回山之後,並未親眼看見貞白先生的遺體,山中道童只說是先生留了遺書,自己飛昇了。所以,他認為貞白先生一向身康體健,其實並未離世,是為了躲避梁帝才假死離去的。於是,他便開始借雲遊之名,尋訪天下,只為了找尋貞白先生,一直到十年前,貞白先生一百壽誕之際,才放棄。也是那一年,他尋到了甘州,收下了他那短命的徒弟。恰巧,那年老朽因為編寫醫書遇到瓶頸,正出門訪求民間藥方,也到了甘州城,機緣巧合之下,替他徒弟診了病。那需要夜交藤做藥引的藥方,還是老夫開的呢!” 

 楊整又問道:“聽莫前輩所說,他那徒弟還是走了,莫非還是沒有醫好?” 

 王郎中嘆道:“也不是,當時是醫好了的。莫無桑來了秦州之後,就在天靖山開了個道觀,叫玉泉觀,他那徒兒自然也跟來了,在玉泉觀做了個小道士。小道士感念莫無桑的再生之恩,平日裡不僅將道觀打理得井井有條,還無微不至地照顧他師傅的起居。莫無桑好吃,尤其好吃山間的野物。幾年前莫無桑生辰之時,那小道士去山裡打獵,不甚被毒蛇咬傷,因此喪了命。本來蛇的毒性不大,只是小道士從小流離失所,常常都是飢一頓飽一頓,身子骨實在太差,等莫無桑把他送到老夫這裡來時,已經嚥氣了,從此,莫無桑就再也不過生辰了。” 

 楊整也是一陣惋惜,楊峰的死都讓他悲傷不已,可想而知,小道士的死一定是莫無桑心中難以抹去的傷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