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君共浮白 作品

第235章 了結因果

 李平安微微點頭,道:“左某可是在救爾等,廟堂之上,只要有人查出那張安民曾經在你們思過寺廟,當過十年俗家弟子,學過十年經.文。”

 “爾等以為,廟堂的諸公,會和左某這般和氣?”

 李平安將除魔刀收回刀鞘,道:“爾等可得想清楚了,或者我的除魔刀,在三天後,幫爾等指明方向。”

 方丈正義凜然,開口道:“左校尉放心,懲奸除惡,除魔衛道,本就是佛門聖地的職責所在。”

 隨後方丈讓傳經長老送來紙筆,細數張安民罪狀,短短一刻鐘,就寫成了《張安民三十二罪疏》這篇文章文筆犀利流暢堪稱上等文章。

 思過寺廟的信徒遍佈沙州郡各地,甚至天下各地都有傳教高僧留有傳訊陣盤。

 一旦有人傳訊,就能立刻知曉其中信息。

 傳教高僧,立刻開壇講.法,發動信徒,四處討伐張安民罪行。

 至於傳訊天下也不難,佛門五大聖地,各個有點名氣的寺廟,都互相留有傳訊陣盤,三天時間足夠了。

 至於發動信徒,聲討張安民勾結妖魔,殘害老百姓的罪行之後,如何收場,已經不是思過寺廟考慮的問題。

 佛門寺廟發動信徒,聲討張安民,揭發其罪行的正義之舉,雖然有所逾越界線,但相比於李平安所言。

 若是被廟堂諸公緊抓張安民,曾經在思過寺廟當過十年俗家弟子的把柄,所要面臨的後果,要輕得多。

 就算當今陛下不悅思過寺廟的舉動,也不過是訓斥一番,加敲打震懾,總不至於被眾多朝廷的高手,圍攻山門。

 思過寺廟諸位長老,每每看到佛衣上的血跡,都能想到成雲死狀。

 念及至此,連忙在文章加了幾句:成雲勾結邪魔歪道,欺師滅祖,墜入魔道,死不足惜云云。

 萬壽宮的青煙在微風中嫋嫋飄蕩,元武帝斜倚在軟榻上,雙目微眯,聆聽著清陽觀長春真人的經.文。

 “……周天度數三百六十有五,人之氣穴以應之。人之九竅五藏十二節,謂手足陰陽各三,皆通乎天氣之時……"

 長春真人所講解的正是《道妙此經最擅以氣洞真玉冊》,這是一部講究養體、延年益壽的經典。

 宮中還有其他道門真人,他們分列兩側,每當聽到玄妙之處,便如痴如醉。

 侍候在一旁的周公公,耳朵微微動彈,隨後附耳向元武帝低語了幾句。

 “今日到此為止,明日再聽,下去吧。”

 元武帝眉頭微皺,揮手令道士們退下去,說道:“已經傳遍天下了?”

 周公公回答道:“佛門發動諸多信徒,到處聲討,已經無法挽回。”

 元武帝冷哼了一聲,道:“一群禿驢,膽子倒是不小。”

 “傳訊梁王,管好斬妖司,朕不想看見再出現這等醜聞。”

 “是。”

 “命令太子,下旨罪己,傳閱天下。”

 “是。”

 “告訴史官,此事該怎麼寫,就怎麼寫。”

 “陛下放心,張大人會明白的。”

 元武帝的心情稍稍平復,看向桌角的兩本書。

 諸多道經中,唯有這兩冊“閒書”:一冊聊齋,一冊除魔記。

 元武帝忽然問道:“小周子,你覺得這兩本書,哪一個更好?”

 “老奴覺得,陛下喜歡喜歡哪個,哪個才是好的。”

 元武帝拿起聊齋,說道:“此書境界遠超除魔記,可惜立意太正,不能為朕所用。”

 周公公笑道:“蘇翰林乃當代俊傑,寫的書自然也是極好的。”

 “你這老滑頭!”

 元武帝輕輕一捏,聊齋化作飛灰,說道:“去處理好尾巴,不要讓人來京都汙朕名聲。”

 “遵旨。”

 周公公躬身退下。

 ……

 十里鋪遺址。

 煉魂陣法已破,城隍陰差正在引渡陰魂。

 一些煞氣侵染嚴重的陰魂,需要去城隍廟下,經歷香火洗禮。

 過程雖然不舒服,總比輪迴轉世化作豬狗牛羊,甚至要輪迴數十次才能洗脫。

 李平安勒馬站在遠處,看著父母親人陰魂,隨著陰差遠去。

 “俗世因果,至此已了。”

 恰在此時。

 一陣輕鬆自在之意貫徹內外,神念靈動跳脫,躍躍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