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易言語 作品

第十章 慎之又慎

 趙瑗不禁腹誹道,自己把這一切想的太簡單,把這朝堂政治看得太天真。

 對於皇帝而言,臣子只分有用和無用之人。

 如若有用之人還能忠心,那必定重用。

 至少目前看來,秦檜對於官家作用極大,且表面上看起來非常忠心。

 “瑗兒,汝已知議和之事,朕便不再相瞞。岳飛與秦檜固然重要,朕要的是這解決江山穩固之策。既然太祖託夢,必定不是空洞之語,有何良策可解眼前之憂!”

 趙構望著眼前的趙瑗,心中有些好笑,自己竟然追著這十五六歲的少年來問解決之策。

 對於他而言,岳飛並不一定要殺,秦檜也並不一定要用,這些不過都是手段而已。

 最為重要的是怎麼解決金國大兵壓境,怎麼解決大宋的長治久安,怎麼樣讓自己這個皇帝當得安穩自在。

 “太祖曰議和既可文議,亦可武議。最佳之法乃是一路北伐,收復失地,從而一勞永逸。”

 趙構提出來的議和,大宋朝堂上下褒貶不一。

 對於趙瑗而言,他極度反感這樣的議和之舉。

 原本岳飛大有希望收復汴京,卻被朝廷十二道金牌急召回臨安。

 如若當初全力支持岳飛北伐,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然而議和眼下已經成為了朝廷的國策,自己已然無法改變。

 或許憑藉著所謂太祖託夢能影響一下官家,但他明白這樣的影響簡直是微不足道。

 “如何文議?如何武議?”

 趙構似乎只聽到了前面一句,好像對於後面一句並不放在心上一般。

 眼下他滿腦子都是議和,北伐之事全然不會放在心上。

 “文議便是官家現今之議,武議則是以戰止戰。將金人徹底打服,則可保大宋無憂!用好岳飛,拿下汴京,甚至直搗黃龍。屆時恐懼的是金人而不是大宋。”

“太祖對於當初重文抑武之事亦有囑託,認為該策已然不合當下時局。官家應重用武將,從而文武並重得以朝堂平衡。若一味擔憂武將,則難免奸臣毫無牽制。奸臣當道,則國將不國!”

 趙瑗一口氣將自己的認知和想法說了出來,不得不說這話說得很重,也很深刻。

 趙構則是一臉驚訝的望著趙瑗,簡直無法相信這樣飽含深意的話竟然出自十五六的少年之口。

 雖然他對於太祖託夢之事已然毫不懷疑,但這其中很多的言語都會夾雜著趙瑗個人對於朝政和國策的認識。

 而趙瑗的這些認識,顯然和他的年齡以及閱歷完全難以對應。

 平日裡生性有些木訥的瑗兒,竟然有如此見識和氣勢。

 此時感覺就完全像換了個人,莫非平日裡的那副模樣都是裝出來的不成?

 他轉念一想,殺岳飛本就是金人提出的要求,無非是感受到他對於金國是個巨大的威脅。

 從而希望以議和的方式除掉這個威脅金國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