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易言語 作品

第四十一章 參政議政?

 然而趙構此時的修為和格局,似乎還遠遠不夠。

 秦檜不過是一句察言觀色的話,已然說到他的心坎裡、

 官家一錘定音,算是下了定論,旁人便再也無法去反駁。

 趙構這話一出,韓世忠和大宗正倆人面面相覷,也就不敢再辯駁。

 “還有一事,臣懇請官家允諾。”

 秦檜自己輕易解了官家的圍,便不失時機的提出了一個要求。

 朝堂之上本來就是利益之爭,利用相互之間的籌碼從而達到利益的轉換。

 臣子與臣子之間如此,皇帝與臣子之間也是如此,只不過以秦檜眼下的權勢確實有這個底氣。

 “秦卿還有何事?”

 “臣以為皇子不參政雖是祖制,已然不符合當下局勢。建國公才幹和謀略過人,出閣之後理應可上朝參政。”

 秦檜的這個話一出,著實讓趙構和韓世忠等人都很是驚訝。

 太祖趙匡胤建立大宋後,為了防止自己的子孫後代為了爭奪皇位而互相殘殺,定下了許多規矩。

 其中最重要的兩條就是:皇子不掌兵,皇子不參政。

 這兩條規矩的目的是為了保證皇位的穩定和大宋的安全。

 因為如果皇子們都掌握了兵權和政權,那麼就很容易引發內亂,導致國家動盪不安。

 不得不說太祖趙匡

胤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皇帝,知道自己的子孫後代不一定都像自己一樣有能力和智慧。

 所以他要為他們創造一個穩定的環境,讓他們能夠順利地繼承皇位,並且把大宋治理好。

 然而兩條規矩也有一個弊端,就是皇子們失去了鍛鍊自己能力的機會,導致他們在繼承皇位後往往缺乏經驗和能力,不能很好地治理國家。

 雖說並沒有以律例的方式存在,但歷代君王都是參照施行。

 因而大宋親王“雖帶都督之名,而實不行都督之事”,一般不再率領軍隊。

 不許親王和皇子參與議論時政,“若是議論時政,則是對子議父,古人謂之無禮”。

 由此可見,親王和皇子的職能在大宋已由唐時的“蕃屏王室”轉換為“問安視膳”。

 或許這既是對於親王和皇子的一種限制,同樣也是一種保護。

 限制親王和皇子參與政事和軍務,便能夠減少利用自身優勢謀朝篡位的可能,也能夠使得臺諫和監察官員無法彈劾。

 秦檜提出的讓皇子參政,便正是解除這樣的限制和保護。

 明面上看起來是為了鍛鍊皇子,暗地裡卻能夠讓初出茅廬的趙瑗面臨巨大的風險。

 從而使得趙瑗在參政之後,處在一種被官家猜忌,被秦黨抨擊和打壓,被御史和臺諫彈劾的狀態。

 一旦長時間處於這樣的情形之下,則名聲和官聲會受到負面影響,並且多年來在官家心中積攢的仁孝也會被猜忌得一無所有。

 不得不說,這一招明面上看起來是維護趙瑗,暗地裡卻是一個陰狠的毒招。

 “建國公不過年方十六,有何才幹可參政議政?”

 對於秦檜的這個請求,趙構來不及細想,但從內心並不認同。

 他深知這大宋朝堂的水有多深,從郡王到親王,他一路走來,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也看盡了這朝堂的兇險異常。

 那些朝堂的政客們,他們的嘴皮子功夫厲害得很,可以用犀利的言辭將對方逼入絕境,也可以用陰險的計謀將政敵置於死地。

 這些人是朝堂上的毒蛇,是政治鬥爭中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