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易言語 作品

第六十一章 不厭其煩

 對於這個任務,王順深感使命重大卻又無限憧憬。

 “至於玄甲營操練之事,便交由汝二人,可知如何下手?”

 趙瑗一邊說著一邊用手指著韓彥直和嶽霖說道。

 這百人的兵馬人數並不多,分成兩隊讓這兩位將門虎子來率領操練,想必應該可以放心。

 “臣以為依照大宋軍制,分別以隊形隊列、陣法以及武藝三類操練。不知可否?”

 韓彥直與趙瑗短短一兩個時辰的接觸,明白郡王殿下的要求非常之高。

 因而他也只能按照大宋慣用的方法來操練,可不知道這些是不是趙瑗想要的,因而心中難免有些不置可否。

 大宋練兵的方式趙瑗其實非常清楚。

 翻來覆去無非就是隊形隊列、陣法以及武藝三類。

 隊形隊列無非就是集結、列隊、變陣、行禮、行進、奔跑等科目的操練。

 陣法的操練則完全按照駐與戰的兩類模式,以旗、鼓為號輪流操練。

 大宋步軍的常用陣型便是:老兵在後、新兵在前,持刀盾為先鋒、長矛次之、弓弩手最後。

 行進間的陣型操練便是前排的刀手、長矛手舉刀槍,向前劈刺並齊聲大吼,模擬刺殺。

 隨後鼓聲響,前排回隊,後排弓手出列,大喝一聲,舉弓搭箭,模擬射殺。

 至於武藝操練,則主要是刀、槍、弓、拳等兵刃和拳法的專項操練。

 “隊形、陣法與武藝皆可,不過需要適度改良。吾所說之改良,便是首先要摒棄“以步制騎”之法,而應“以騎制騎。”應增加騎術、體能與單手射殺與單手砍殺。”

 正是因為對於大宋操練的優劣都非常清楚,趙瑗才覺得更要有針對性。

 大宋因為重文抑武且有戰馬奇缺,不得已才採取“以步制騎”的戰略戰法。

 靠著步軍的步人甲的厚重防禦和人數,死扛硬扛遊牧騎兵。

 “以步制騎”的戰術策略也曾經幫助大宋打贏過幾場戰爭,比如仙人關戰役和和尚原戰役。

 一旦敵軍的將領熟知這種戰法風格以後,大宋的步軍則難以發揮作用從而只能引頸待戮。

 當初岳飛能夠阻擋金軍的騎兵甚至是鐵浮屠,同樣也是迫不得已的“以步制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