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易言語 作品

第六十二章 入木三分

 趙瑗似乎想要打破砂鍋問到底,想要了解這大食馬的源頭究竟來自何處。

 “以臣之瞭解,有些是從大食商人手中購得,有些是張樞相慷慨相送。”

 韓彥直與臨安城內那些衙內們都有些交往,自然能夠從中瞭解到許多不為人知的事情。

 “看來這張樞相手上這大食馬數目不小,在家裡恐怕是錦衣玉食,花天酒地。”

 趙瑗不禁發出一聲冷哼,前方抗金戰事吃緊,而身為樞密使的張俊卻在後方緊吃。

 心中難免對此人頗為鄙夷,竟然對於國事毫無擔當。

 “張樞相在臨安建了座酒樓,名曰“太平樓。”相信殿下應該都有所耳聞,奴婢還聽聞坊間有個童謠傳遍了臨安府。”

 一旁的李裕文早已按捺不住自己消息靈通的本色,恨不得將自己對於張俊所瞭解的軼事全部抖摟出來。

 “是何童謠?”

 李裕文賣的這個關子讓眾人異口同聲的問道。

 一旁的趙瑗用一種戲謔的眼神望著李裕文,心想這傢伙倒是挺會吸人眼球。

 “張家寨裡沒來由,使他花腿抬石頭。二聖猶自救不得,就在蓋起太平樓。”

 李裕文有些自鳴得意的開始吟唱起來,這些都是他在宮中賭錢的時候聽到的。

 要知道宮中本來就是各種消息能夠接收到的集中之地,然而這些消息分散在不同的太監宮女的主人身上。

 正是通過賭錢從而將分散的消息集中起來,這便是趙瑗稱呼李裕文為小靈通的緣故。

 童謠所唱,字字誅心,將張俊這個人的嘴臉刻畫得入木三分。

 他既無救國之心,亦無護主之意,心中所思所想,無非是如何謀取個人私利。

 國仇家恨,在他眼中,皆不如一己之私。

 他對國家大事不管不顧,對百姓生死不聞不問,只知道一味地斂財聚寶,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

 “混賬,此類事關二聖之言不可妄議,吾看你這廝好久沒挨板子是皮癢了不成。”

 趙瑗沒想到這童謠裡面竟然包含有如此敏感的話題,一時之間氣不打一處來對著李裕文訓斥起來。

 在這剛出閣的普安郡王府之中,幾位朝廷武將之子竟然與郡王一起討論著徽宗二帝之事,傳揚出去必定是一場風波。

 當初岳飛下獄其中便是由迎回二聖的緣故,才最終忤

逆了趙構。

 可以說二聖雖然是趙構的父兄,但同樣也是他的逆鱗之所在。

 一旦觸到這個逆鱗,無論是誰,或許從此都會被排除在朝堂核心圈層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