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易言語 作品

第六十八章 收穫滿滿

 這些香料不僅來自西域,大多還是通過市舶貿易來自於麻六甲、獅子國和大食等地。

 在大宋的香料文化中,最為著名的或許是“香薰爐”。

 香薰爐是一種用於薰香的器具,通常由陶瓷、銅、銀等材質製成。

 在香薰爐中點燃香料,不僅可以散發出宜人的香氣,還可以起到驅邪、消毒、殺菌等作用。

 香薰爐的使用在大宋非常普遍,不僅在宮廷和民間,還在寺廟和道觀中廣泛應用。

 可見大宋的香料文化是非常繁榮的。

 香料的廣泛應用不僅反映了大宋的富足,也反映了當時生活方式和奢華追求。

 由此可見海外所盛產的香料可以源源不斷的滿足大宋的需求。

 這也是張俊賺得盆滿缽滿的原因之所在。

 “香料之需求雖然旺盛,交易往來之客商也大有人在,吾認為想必利潤並沒有多麼豐厚。”

 趙瑗聽著張俊的一番話,明白其實如果只是香料交易,那麼都不過是同質化的貿易。

 畢竟大部分的商人都會盯著香料這塊肥肉,自然也會造成噁心競爭,這樣一來利潤自然也就沒有那麼大。

 “正是如此,因而臣才讓吳老六試試販運大食馬。”

 張俊發現大宋除了香料之外,似乎對於戰馬的需求也急切旺盛。

 因而才嘗試著用貨物去交換大食的良種馬匹。

 “眼下如何?”

 趙瑗一聽,現在這個話才算是說到了問題的實質,也是他急切想要知道的內容。

 “大食商人有專門運送馬匹之商船,每次不過只能運送數十匹。加上海路遙遠和馬疫,每船每次存活運送過來不到五十匹。”

 張俊一邊掰著手指頭和趙瑗算著細賬,一邊細訴市舶貿易的風險和艱辛。

 這其中的一些話確實也觸動了趙瑗,讓他明白單純靠海運將大食馬裝備大宋騎兵有些不太現實。

 “大食馬餵養與配種難否?是否水土不服?”趙瑗問道。

 “江南這氣候倒也適合,並未見任何水土不服之狀。餵養其實倒也不難,只不過要用大麥與麥秸即可。至於配種和飼養,這個臣到未知。”

 張俊或許對於大食馬的餵養比較在行,不過對於飼養卻一無所知。

 經過與張俊的這番交談,讓趙瑗心中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或許這將來是打開大宋戰馬稀缺的一把鑰匙。

 對於趙瑗而言,太平樓之行算是收穫滿滿。

 不但狠狠的敲了張俊一筆,還了解到了戰馬販賣的諸多奧妙。

 並且不經意間還能得到了黃中輔這位可用之人,實在是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