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易言語 作品

第六十九章 兩大殺器

 他們只能騎著那些劣質的戰馬,奔赴戰場,與敵人進行殊死的搏鬥。

 這些戰馬,或是體型矮小,或是毛色暗淡,或是體力不支。

 它們在戰場上無法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反而成為了騎兵們的負擔。

 “四夷之戰馬,孰優孰劣?”趙瑗並沒有接王順對於大宋戰馬的話,而是繼續追問道。

 “臣以為,女真戰馬優於西夏戰馬,西夏戰馬則強於契丹戰馬!”

 王順依據自己的戰場經驗和接觸過的戰馬類型,做出了自己的判斷。

 “臣頗為認同王指揮之言,聽父帥曾經說過,女真馬能跑能馱,遠非西夏與契丹戰馬所能比。”

 嶽霖或許聽岳飛說過戰馬之事,憑藉著記憶也附和道。

 畢竟這話源自岳飛,那麼自然也很有說服力。

 大宋周邊先後出現過三個強大的鄰居和對手,不同的對手使用的便是不同的戰馬類型。

 遼國使用的便是契丹馬,也是後世稱呼的蒙古馬。

 蒙古馬的身高相當於後世一米三左右,身材不算特別高壯。

 因而蒙古馬在當時也屬於一種極為普通的馬,奔跑的速度並不快,載重負重力也不強,唯一的優點就是它的耐力好。

 西夏人使用的則是河曲馬,它比蒙古馬更大,身高更高,體重更壯。

 因而河曲馬的載重能力與速度要明顯的高於蒙古馬。

 正是這樣的優點,所以西夏的騎兵精銳鐵鷂子,能夠人和馬都穿上冷鍛重甲而遊刃有餘。

 而金人所使用的女真馬則是後世的黑龍江馬,身高馬壯,能夠到一米五的高度。

 不但速度快,更為重要的是負重超強。

 能夠馱起金人鐵浮屠厚重的裝甲,並能夠快速的行進。

 女真馬相比起西夏人用的河曲馬大了一圈。

 無論是速度和負重都要超過河曲馬和蒙古馬,這便意味著它完全可以碾壓這兩類馬。

 “如此看來,金軍之勇蓋因戰馬之勇?”

 趙瑗覺得王順說的和自己的印證頗為契合。

 自從和張俊討論了大食馬的販運之事後,趙瑗便一頭扎進書房,對於眼下大宋周邊的戰馬類別已然有

了透徹的認識。

 “正是,金軍所騎之戰馬,負重之強讓人驚歎,身負重甲還能快速推進,且耐力十足。如若金人無此戰馬,臣以為或許難以匹敵西夏。”

 王順依據這自己的認識,也看出了金軍兇猛的根源之所在。

 最初的金軍之所以無往不勝,依靠的便是兩大殺器,柺子馬和鐵浮屠。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金國的騎兵們憑藉著這兩件利器,在戰場上縱橫馳騁,無人能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