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易言語 作品

第七十九章 此策甚妙

 趙德昭、趙德芳出閣之後,先被派去地方做了防禦使,後來才封了王。

 由此可見太祖對於皇子參政並不反感,他希望皇子能在體會民情的過程中成長,並漸漸獨當一面。

 而到了宋太宗趙光義即位後,由於他的皇位來得名不正言不順,害怕其他宗室效仿,因此對宗室頗為忌憚。

 於是便制定了許多防範宗室的措施,限制皇子參政也包括在內。

 太宗將皇子的主要職責規定為“止奉朝請”。

 意思便是皇子無須參政議政,也無需領兵打仗,只需在官家身邊侍奉請安即可。

 皇子本來作為天之驕子,為了確保皇位順利交接必須要有一定的存在感。

 但是這樣的存在感,對於君王而言一定程度上會威脅到皇權。

 為了避免出現皇帝與皇子之間的皇權鬥爭,歷代大宋皇帝基本都沿用了宋太宗對於皇子的規定。

 因而皇子在朝堂之中的地位較為低下,沒有太多的實質權力。

 然而大宋皇子們參政方式並多種多樣,主要包括了上書議政、擔任差遣等。

 上書不僅是大臣們向皇帝進言時所採用的形式,也是皇子們常用的參政方式。

 趙瑗眼下正在做的便是上書議政,下一步便是尋找機會擔任差遣。

 大宋的官制可謂是歷朝歷代最為複雜的體系。

 大宋的官制分為官、職、差遣三類。

 官、職和差遣三類是大宋的一種官僚制度。

 其中官指本官,即三省六部等官司的正官,無職事,用於“寓祿秩、敘位著”,即定品位和俸祿,可以理解為官階。

 所謂“官”,指的便是職事官,如三省六部二十西司、九寺五監諸司監官,即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寺監卿少、丞簿、臺諫官等,

 職即職名,包括諸殿大學士等,為榮譽頭銜,用來“待文學之選”,即標誌文學高選。

 職又稱貼職,有三館秘閣官,諸殿學士,諸閣學士、首學士、待制、首閣等。

 除三館秘閣等部分貼職或有實務以外,其他皆無具體職事,故內外官員所帶之職,實為文學高選之標識,即所謂“職以待文學之選”。

 差遣是臨時委任的職務名,為官員擔任的實際職務。

 所謂差遣,原指臨時委任的職事官名,“以治內外之事”,常帶有“判”“知”“勾當”“管勾”“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