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作戰計劃

 就像是一個氣球,佔據了近八個地區,看起來很大。 

 但主要力量都在這外圍的一圈了,內部可以說是防衛相當薄弱。 

 所以, 

 最開始克爾納青年戰略會議上,提出的作戰戰略是‘換家’。 

 克爾納青年全部力量從南側鑿出一個缺口,然後湧入克爾納戰線南側的幾個地區, 

 從而壓迫原本在瓦美波地區附近的敵人被迫進入到瓦美波。 

 讓此刻克爾納青年和克爾納反對派之間的局勢和境遇之間來個對調。 

 但最後, 

 考慮到如果將敵人壓入瓦美波地區,可能對瓦美波地區和周邊克爾納青年原本接管地區的摧毀和破壞, 

 克爾納青年還是放棄了這個計劃。 

 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更艱難也更徹底更迅速的計劃。 

 從整個戰局上看。 

 克爾納青年在瓦美波北側的普弗克地區,留了一支堅韌的軍隊第三團, 

 以此拖住克爾納反對派進軍普弗克的部分主力部隊。 

 然後,克爾納青年的主力部隊,則是隱蔽陳兵在控制區域的南側。 

 等到戰事開始,克爾納青年的主力,將會對南側的克爾納反對派戰線發起猛攻, 

 鑿穿克爾納反對派的南側戰線過後, 

 先湧入到克爾納反對派控制區域的內部,然後迅速機動至東部朝著中部衍生的戰線, 

 對敵方克爾納反對派這整條蔓延的戰線進行切割, 

 就如同一把‘尖刀’,將克爾納反對派靠近於瓦美波地區,蘭賓哈地區,維利次地區的戰線和軍隊從克爾納反對派的整體上切割下來, 

 最終,克爾納青年從南側出去的主力,繞了一大圈,和北部普弗克地區的第三團重新會兵一處。 

 完成對瓦美波,蘭賓哈,維利次地區一帶克爾納反對派力量的反包圍,將敵方這股力量,內外夾擊於瓦美波等地區的邊緣。 

 從整個戰場態勢圖看, 

 這個過程,會像是整個克爾納青年張開了一張大嘴,將克爾納反對派咬下來一塊,吞進了肚子裡。 

 克爾納給這個戰略取了個名字,叫做‘騎兵戰略’,或者叫‘切角戰略。’ 

 而同樣是從全局來看, 

 克爾納青年第三團其實被‘放棄了’。 

 不是克爾納青年第三團所處的位置不重要, 

 而是太重要了,重要到註定要付出大量的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