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變化

 克爾納青年這次與也本蒙,利特交戰選擇的總體戰略是——既然也本蒙與利特願意做這個馬前卒,那就戰場擴張到也本蒙以及利特內部。 

 而兩線作戰的主戰場,這次克爾納青年將它選在了也本蒙。 

 倒不是因為也本蒙在兩條戰線中更弱。 

 而是因為,克爾納利特的南端,即便克爾納青年打贏了也沒有意義, 

 而也本蒙東北側過去,再隔著一個歐羅巴洲國家,就是白旗國。 

 刀子不紮在自己身上是不會痛的。 

 克爾納青年需要距離克爾納青年真正的敵人近一點……不然,也本蒙與利特付出再多代價,克爾納青年的敵人們也難感受到危險,這場戰爭也很難真正結束。 

 戰爭開始的前三天。 

 克爾納青年的敵人們,表現出了相當的決心。 

 在利特,以及也本蒙的戰線,對克爾納青年第一軍,第二軍進行了猛烈的進攻。 

 雙方在這兩條戰線上,進行了三天烈度極高,變換頻率極高的持續攻防戰。 

 在也本蒙以及利特的空中火力過於猛烈的時候, 

 克爾納青年的第一軍,和第二軍選擇暫時後退, 

 而在也本蒙,利特的空中火力稍退卻的時候, 

 克爾納青年又表現出極強的戰場控制力,穩穩地將戰線重新推回原來的位置。 

 在這種持續攻防中, 

 特別是也本蒙這條戰線,克爾納青年的敵人們開始不計代價,近乎瘋狂地要求也本蒙的兵力朝著克爾納這側前壓, 

 對於也本蒙內兵力損失毫無顧忌,自己的軍團則是躲在也本蒙的軍力之後伺機而動。 

 只是,讓克爾納青年的敵人們難受的是, 

 在這種不計代價猛攻和前壓下,克爾納青年依舊牢牢接住了他們的進攻。 

 將戰線始終控制在了兩方交界區域。 

 …… 

 同時,三天內。 

 從國家聯合會到網絡上,關於克爾納問題的討論也是格外熱鬧。 

 首先是在開戰次日, 

 隆倫角就受邀出席了國家聯合會的安全會議, 

 言辭激烈地控訴了也本蒙以及有關力量對隆倫角先前一些大橋和道路的轟炸。 

 “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會有炸彈落在我們的頭上。隆倫角和各方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係,我們無法接受這樣的事情發生。一個熱愛和平的土地,無緣無故遭遇了毀滅性的,嚴重的傷害,道路被破壞了,大橋被破壞了,平民也受到了傷害……可它就是發生了,並且正大光明的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