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明亡於萬曆

 【嘉靖皇帝這一手操作確實起到了一定效果】 

 【隨著內閣首輔的權利越來越大,此輔和閣員一個個都成了孫子】 

 【而首輔呢,卻仍然需要皇帝的認命,一旦皇帝不痛快,即便你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首輔,該還也就是皇帝一句話的事兒】 

 【所以,到這裡事情便陷入了僵局】 

 【一來,嘉靖想改變內閣,朝中大臣不同意,內閣閣員、內閣首輔更不同意】 

 【二來,嘉靖也不敢改變內閣,削弱了內閣的權利,或者撤掉了內閣,誰給皇帝幹活啊?】 

 【所以嘉靖皇帝明白,他只需要把內閣首輔的任免權攥在手裡,那下面那幫人就逃不出自己的五指山】 

 【即便朝堂爭的你死我活,到頭來頂天也就是個內閣首輔的位置】 

 【可是,嘉靖皇帝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確實有能力有手腕,實現了帝王的制衡之術,可是他的後代能做到嗎】 

 【嘉靖皇帝不上朝,一切事物交給內閣管理,自己做個甩手掌櫃,大明朝還能平穩發展】 

 【嘉靖皇帝這輩子是輕鬆了,可是他的兒孫後代卻被他害慘了】 

 “後代一代不如一代,遲早被首輔架空!” 

 “嘉靖爽了,萬曆可就慘了!” 

 “沒錯,幾十年的時間足夠讓內閣慢慢架空皇帝,尤其是經歷了兩次皇權更迭。” 

 漢朝。 

 漢武帝臉上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 

 內閣制確實是一項非常優秀的制度,但是它並不適合封建社會。 

 漢武帝感嘆道。 

 “雖然內閣制威脅到了皇權,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內閣的存在能讓一個國家平穩發展幾十年,甚至上百年,足見內閣這確實有其長處。” 

 宋朝。 

 與漢唐兩朝不同,此刻趙匡胤正在思考如何改良內閣制並應用於宋朝。 

 由於種種原因,趙匡胤不得不給後世子孫留一個強有力的助力,而內閣恰恰符合趙匡胤的需求。 

 首先,內閣由文臣組成,恰巧與宋朝的揚文抑武不謀而合。 

 再者,即便趙匡胤再不想承認也不得不承認,宋朝的皇帝真是一個比一個窩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