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又十三 作品

第70章 鶴語之不詳,其行乃殤

 卻不料,在雕刻白鶴最後一部分時,他們的國家亡了。 

 制琴尤其是制一張好琴,是一項極為耗費心力的事,那位家主聽聞這個消息時,心中駭然不已,心境已亂,這琴就算是毀了,所以如今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張琴,才是這般殘缺。 

 而他原本是想用這張琴來與天上的神靈溝通,以便庇佑自己的國家和百姓,卻沒想到,這琴還沒製作成功,卻是已經國破家亡。 

 最後,他匆匆為這張琴調了音,便讓裴家後人帶著它逃亡,臨走之前更是叮囑,千萬不能讓這琴再現於人世,語罷,便心衰力竭而逝。” 

 “嗯...”聽完陸昭昭所說的這些,靖寧陷入沉思,然後不解的問道,“這故事不合理啊!就我所知,製作一張琴,所費時間不過三年五載,怎麼可能這琴還沒造好,他們的國家就滅了? 

 而且他們國家都打仗了,這個裴家家主居然還在做這張琴,這也太不合理了吧? 

 還有後面的,這張琴既然已經不算是一把好琴了,那為什麼還留著它? 

 況且都叮囑後人不能再讓它現於人世了,那為什麼不乾脆的將它銷燬,反而還讓自己的後人帶著這張琴逃走?” 

 “所以野史只能是野史啊。” 

 “啊?” 

 看著靖寧面上的疑惑,陸昭昭微微一笑,接著說道,“我先前所言,皆是在一本怪談野志的書上看見的,不算是正史。 

 所以你覺得不合理也很正常,這類書雖然也有一些可以參考的依據,但大多都是為了博人眼球而故意捏造的。 

 尾缺第一次出現在正史中,是外番向南朝進貢,當時的貢品之一便是它,書中言:南皇之女見之甚愛,遂拂之。二年,南朝亡。 

 南朝滅後,這張琴卻是下落不明,隨後天下紛爭不斷,直到新朝初立,即後來的肅朝。 

 而肅朝有一位喜愛名琴的親王,某一日他不知從何處拿到了尾缺,一時間對之愛不釋手,便是睡覺也要抱著它,他的幕僚勸述說這張琴乃是不詳之物,不要輕易沾惹,親王不信。 

 於是有了:三年後,親王卒。帝大驚,遂邀佛陀,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