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60一 作品

第295章 中國船企訂單排到2028年,全球船舶業競爭格局調整

 隨著全球經濟復甦和貿易量的增加,航運市場對運力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這也直接帶動了全球造船業的發展,中國造船業更是在這一波訂單熱潮中表現出色。然而,在訂單激增的背後,全球船舶業也面臨著新一輪的競爭格局調整。中國造船業的競爭力不斷增強,接單量連續三年超過韓國,而韓國船企則在高端、高附加值船型領域保持優勢。在全球地緣政治風險的挑戰下,中韓兩國輪流位居造船業第一的局面預計仍會延續一段時間。 

 在新一輪的造船景氣週期中,中國大小船廠全面受益,訂單量大幅增長。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全國造船完工量826萬載重噸,同比增長95.4%,其中出口船舶佔總量的92.5%;新承接船舶訂單量1520萬載重噸,同比增長64.4%,其中出口船舶佔總量的90.7%。截至2月底,我國手持船舶訂單量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1.3%,其中出口船舶佔總量的91.8%。 

 中國船舶出口激增的動因主要是疫情導致大量船隻及集裝箱在各大港口滯留,引發了全球整體運力緊張,也直接讓海運費一路飆升。一般一艘船的建造週期需要2~2.5年。這也意味著,於2021年後集中下的訂單,將在2024年前後陸續交付。這樣的週期,讓造船業在海運費自2022年下半年從高位回落後依然保持繁忙。 

 在需求端和供應端的變化中,中國船舶訂單忙的另一個重要成因,還在於全球船舶製造競爭格局的調整——中國造船業的競爭力增強,承接新訂單的全球佔比不斷抬升。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佔世界市場份額的56.5%、69.5%和56.1%。工信部的數據顯示,2023年1~12月,中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以載重噸計分別佔全球總量的50.2%、66.6%和55.0%,以修正總噸計分別佔47.6%、60.2%和47.6%,前述各項指標國際市場份額均保持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