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60一 作品

第563章 取消公攤:對房價影響究竟有多大

 隨著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成熟和消費者意識的提升,商品房銷售中一直存在的“公攤面積”問題逐漸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近年來,從廣東肇慶到合肥等地的政策變動,引發了一場關於商品房計價方式的大討論:究竟應不應該取消公攤,轉而按套內面積計價?這一變革背後,涉及的是房產價格的透明度、消費者權益保護以及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多重考量。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什麼是公攤面積。簡而言之,它是指住宅建築中除了私有部分以外,業主共同擁有並使用的部分面積,如走廊、樓梯、電梯井等。長期以來,中國商品房在銷售時普遍採用包含公攤面積在內的建築面積進行計價,這導致實際可使用的居住空間(套內面積)和支付的價格之間存在較大差距。 

 取消公攤面積的呼聲之所以不斷高漲,一個核心論點是提高價格透明度,保護消費者權益。事實上,許多購房者對公攤面積的概念並不明晰,而開發商有時在公攤面積上的暗箱操作,無疑加劇了買賣雙方的信息不對稱。當消費者按照建築面積支付了房屋總價後,實際上卻無法完全享受到等同於支付價格的居住空間。因此,按套內面積計價能夠讓消費者更直觀地瞭解他們所購買的居住空間到底值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