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觀花 作品

第76章 錯失良機

 “高才兄,這一行我雖然不懂,可是覺得很有前途啊,不光是交換機這一產品,可以開發新款嘛,你看現在通訊網絡都在普及,應該有機會的。”

 而問題恰恰就在這裡,這方面高才當然更懂,但是他的思路卻重在商業上,不願意再做投入了。當人家已經在功能上不斷更新換代的時候,還在換湯不換藥地只換換外殼,產品落後也就在情理之中。

 都說思想決定出路,高才聰明絕頂,卻認為與其大力開發還不如在中間環節做銷售更划算,不用操心產品更新迭代,產品質量都返回廠家維修,豈不更好。

 在這一點上,高才聰明反被聰明誤,就在他準備退出生產的時候,深圳南頭那家公司已經開發出更多產品投放市場,逐步崛起,後來成為通信設備領域的龍頭。

 說起來高才起步是算早的,而且前期也抓住了機會,如果繼續在這一領域深耕下去,前景不可限量,可是他這一種重商業經營輕生產研發的思維,可以說與後來通訊設備的大發展失之交臂,錯失了更上臺階的大好機會。

 賺到第一桶金之後,不願再投入,而人家是想方設法融資開發新品,生產領域被淘汰已是必然。高才決定放棄生產,走代理營銷之路,後來事實也證明是多麼的遺憾。

 亮子一直認為高才頗具遠見卓識,但在這件事上,怎麼也不認同他的做法,於是繼續勸道:“要不,我也投些資金,一起幹,我覺得放棄太可惜了。”

 “不了,亮子,這麼說吧,科技類的產品只要搞定一兩款吃到就走,你要是想繼續投入,可能前期賺的錢不僅打水漂,而且還會讓你傾家蕩產。你不知道,我們與國外的差距,你的新產品還沒有上市,人家更高性能的已經投放市場,你永遠跟在屁股後面,只有捱打的份。”

 高才說的也許有道理,這也是很多科技類的企業不願或不敢太多投入的主要原因!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就造成我們的不少科技公司大而不強,缺乏核心競爭力。

 這也是那個時代的普遍現象,許多公司做著做著就關門了,或改行去做了別的行業,這山望著那山高;或者多元化,主業都沒有做好,急於開發新戰場,結果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爛。

 “高才兄,說是這樣說,事在人為嘛!你現在的基礎這麼好,自己生產主動權就掌握在自己手裡,代理別人的東西,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吧。”

 “現在只能邊走邊看,以我的瞭解,未來的生產企業主要精力將放在生產和品牌管理上,而把具體銷售交給第三方,現在世界上很多巨頭就是這樣做的,重在建設銷售渠道,並不一定要和客戶直接打交道,所以這裡面應該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