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英俊 作品

第508章 名不副實的棋聖

 花了兩天處理好公司和家裡的事,汪羽於10月26日飛往韓國,參加本年度“Lg杯”八強之戰。 

 本屆Lg杯八強,中國隊有4名棋手入圍。除開汪羽和邵偉鋼是一場內戰,其他對陣為馬小春對趙治勳,喻斌對工藤紀夫。 

 另外李昌鎬對周俊勳的對局也被分在了上半區,他們之間勝者將會迎戰汪羽和邵偉鋼這盤的勝者。 

 73年生人的邵偉鋼今年25歲,正是一個棋士職業生涯的黃金年齡。不過從歷史回溯的角度來看“七小龍”這批棋手普遍成績都偏軟,究其原因,其實很大因素不在於他們自身。 

 “七小龍”這批七十年代棋手,能從當年全國圍棋熱的無數學棋少年中殺到國家隊,天賦是不用懷疑的。 

 但他們學棋時基本就是按著日本本格派那種一板一眼的風格成長起來的。所以這批棋手對比老一輩其實在棋的內容上提升不大,正因如此偶爾在世界賽場上會有所突破,但卻始終缺乏穩定。 

 而他們下邊一批的八零後棋手,在他們接觸圍棋之時正好趕上“韓流肆虐”,從接觸圍棋開始和七零後棋手學習的就不是一種圍棋。 

 一個有趣的現象。汪羽從世界棋壇銷聲匿跡那四年,正好也是八零後這批棋手打根基的年齡,所以現在回過頭來看,汪羽對八零後這批棋手影響有,但不是深入到骨髓那種。 

 道理其實很簡單。汪羽學習Ai時,是隨時盯著電腦,Ai告訴你應該怎麼做,什麼是好,什麼是壞。這和其他人學習汪羽,以觀摩和感悟的姿態來學習是不一樣的。 

 有師父指導和沒師父指導,學習效果必然是兩回事。這也是現如今柳溪、葉力很快在世界大賽冒頭的原因。 

 但蛋糕只有那麼大,有新人來分食,必然就會有舊人餓肚子。好比“七小龍”這批棋手,就是汪羽出現後改變時代的犧牲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