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封后大典

 誒?他這是真話還是故意如此之說?看到他的神情似乎是真話?莫非這還不是底線?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以此故法為其國與此同。時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為治,豈不難哉?商鞅之法或能解秦國之困,可一定能沿用至今嗎?皇上如此聖明,理應立新法,新法得立,百姓無人不誇陛下聖明。”

 我借用刻舟求劍的故事比喻舊法不能沿用。其實這個是出自《呂氏春秋》察今一篇。鑑於呂不韋和他的關係,所以只引用了部分。

 見他依舊沒發話,甚至沒有怒氣,不由得想多說幾句。

 “帝堯時,中原洪水氾濫,百姓愁苦不堪。帝堯命鯀治水,鯀用障水法歷時九年未能平息。之後禹改革治水之法得以建樹。障水法不是無用,只是不適應當時情況,而疏導之法正是順應當時情形,於是災禍得以避免。”

 其實我知道,他後世去那麼多地方封禪為的不就是讓天下人都知道他的功績嗎?他就跟個孩子似的,想讓天下人都誇他。

 “皇上若立新法,順應民意,天下百姓無不愛戴皇上,無不誇讚皇上,縱使千年過後,定也有人歌頌皇上威名。”

 子佩端了熱水來,我拿過倒出一杯,輕輕吹了吹,待溫度差不多了,才送到他面前。他接過微微晃了晃,抿了一小口,開口道:“確實有理。朕會考慮。朕這皇后可真沒白立啊,剛立第一天就開始勸誡朕了。”

 他不會已經開始介意了吧,但是看他的神情貌似沒有。

 “臣妾不敢當。臣妾愚見,若能得到皇上認可,是臣妾之幸。”我說了那麼多話,也有些口渴,自己倒了一杯喝了進去。

 “早些睡吧。”他把書一甩,站了起來,似乎還在思考我剛剛說的話。

 我把書收了起來,更衣後躺了下去,只聽他說了一聲晚安,攬我入懷,便閉了眼。

 客觀來說,秦法大部分確實嚴苛,所以不得不改。

 這是救秦計劃的第一步,順便還探出來了阿政的對我干政的態度。目前來看,只要不說太多,應該是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