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借墨 作品

第9章 丫頭

 1970年生人的姜成此時27歲,因為從小混社會,少教、看守所他輕車熟路,又在21-24歲期間因為“傷害”被判有期徒刑三年,服刑期間幹活賣

力獲得了一些減刑,最終坐了兩年多的牢,因此姜成跟女孩兒接觸的經驗幾乎少的可憐,本就不瞭解女孩兒心思的姜成此時如何能不懵逼。

 於是女孩兒笑著起身從地上站了起來,見狀姜成也一骨碌從地上站起來。兩人站起來後,姜成上下打量了一下女孩兒低聲道:“我去,這麼高。”,女孩兒笑著向姜成鞠了一躬,隨後把煙和打火機用雙手遞向姜成道:“大哥,謝謝你,你真是個好人。”。姜成尷尬的撓了撓頭,伸手接過煙為自己點燃了一支後才道:“丫頭,求你了別再說謝謝了,算哥求你。走吧,哥送你回家。哪邊?”,說著,姜成向路的左右分別看了看,隨後便走到路旁扶起倒在地上的自行車。

 見姜成扶起自行車起身看著她,女孩兒伸手向南指著道:“就前面興華公園西邊中興裡。”。話說到此,姜成終於得以甩開一臉的懵逼窘相道:“呦,小爺我今天這是救了個鄰居呀,以前竟雞飛狗跳了,今天也造福街坊了。”,說著得意的大笑起來,笑了幾聲接著道:“我住玻璃廠宿舍,就勳望小學西邊那路口那。我說是鄰居沒錯吧?”。聽姜成這話女孩兒更是高興起來,走到姜成身邊與姜成並肩邊走邊扭頭看著姜成道:“真的啊大哥,那咱真的很近呢,我就住39號樓。”。“唉,我沒事兒就在東門那跟人打六沖、打麻將啥的咋沒見過你,就你這大個我見過的話準有印象。”,姜成輕輕撓著頭似在翻查記憶。女孩兒笑著道:“那是我老闆家的房子,我才住了剛一年,我上班早上走的也早,我們沒遇見過也正常。”。聽這話,姜成“哦、哦”兩聲算是回答。

 可實際情況不是這樣,姜成剛才說“沒事兒就在東門玩”,其實他幾乎每天都會出現在中興裡東門,到那打撲克、打麻將甚至從那帶人到別處去打架,這些是他作為小混混的日常。雖說這女孩兒才搬到中興裡住了一年,但她也知道東門那裡整日聚集的都是附近的小混混。這東門就在她窗外,她還曾站在窗口看到過幾次那裡有小混混打架,但她確實對身邊的姜成沒有任何印象。其實姜成也確實是那種容易被忽略的人,在這個生活環境中他算是一個矮個子,而且他平時的穿衣打扮也極其普通,他並不會像其他混混那樣多少帶點標新立異,而且他也沒有紋身,只是光頭始終錚亮。即便錚亮的光頭其實也並不算太起眼,中興裡位於瀋陽市鐵西區,這片區域是瀋陽的主要重工業集群在這裡,這裡主要居住的大多是那些產業工人,這裡人高馬大,這裡夏天剃光頭算是相對比較普遍的,在繁重的重體力勞動中,一頭濃密頭髮和清爽光頭的區別,沒有經歷過的人是無法理解和體會的。雖然此時已至“下崗”風潮末期,而這裡人們的生活似乎沒有太多的改變,只是街上那些做零工、蹬三輪、賣菜賣水果的人正漸漸多起來,街邊的各色小店也逐漸多了。一個滿身油汙、機器轟鳴的鐵西區正一點點的多了些喧囂,那個曾經每週一到週六工作時間,街上很少能見到人的鐵西區,這個時候已逐漸熱鬧了起來,不少的美食小店也正是從這個時候粉墨登場。就拿玻璃廠宿舍來說,就在其西北方向那個交通崗的東北角上,那時候新開業了一家餃子館,開這家餃子館的是一家姐妹倆,兩人在同一年先後“下崗”回家,好在她們從母親那裡繼承了這門包餃子的手藝,其實她們做的餃子並不見得比普通的東北人在自己家裡包的餃子好多少,只是她們做的餃子餡大實惠。於是在這對姐妹東拼西湊了些錢,勉勉強強的將餃子館支撐了起來,令人欣慰的是,這家餃子館的生意很快就火了起來,姜成和這個剛被他救下的女孩兒,也都分別去過這家餃子館多次。姜成是因為自己懶得做飯,這家餃子館味道還可以、價格很便宜;而這個女孩兒則是因為自己喜歡吃餃子,又實在沒有時間自己買菜、剁餡包餃子,正好這家餃子館味道還可以、價格很便宜。這家餃子館當時是按個賣餃子的,無論水餃、蒸餃一律一毛錢一個。像這樣的小飯館當時在鐵西區這片區域開起了很多,尤其在小六路以及鐵西百貨周圍較為集中,正好這女孩兒和姜成所住的地方就在這片區域附近,尤其是姜成對這片區域內的這種小飯館如數家珍般的熟悉,甚至是哪家飯館的哪道菜做的好吃,他都能一一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