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河 作品

第265章 搶劫

 斜去的太陽,照在一灘灘的鹽田中,映出了無數個的無精打采的太陽。 

 這裡,是位於惠州路南部沿海一帶最大的鹽田——淡水場。 

 自人類發現海洋之後,大海便成為食鹽的最主要來源。最早時,人們將海邊的鹹土直接刮取,淋制滷水。後來,又將附著泥沙的海水裝入盆鍋之中,以柴火熬煎,蒸乾水分之後獲得海鹽。 

 宋室南遷,福建率先出現曬鹽之法。即將淋出的濃滷置入淺池之中,利用日曬自然結晶成鹽。這種方法不僅大量節省了煎煮的柴薪,也讓製鹽效率得以極大的提高。直到千年之後,曬鹽法依然是海鹽的主要生產方式。 

 曬鹽法的出現,使鹽稅收入大漲,如今朝廷財政之中有過半的財源便來自於鹽稅。 

 農夫種田,收穫再多也需要種子。商業販售,利潤再大也需要成本投入。 

 鹽,卻不需要。 

 不受季節限制,無需考慮春種秋收,這一片片的鹽田,只要是無雨的日子,就可以有源源不斷的收入。這,才是真正的無本而萬利。 

 逐利是商人的天性,也是任何一個朝代官府的天性。 

 利潤越大的領域,官府總是希望可以令其產出更多的利潤,以填補官府永遠也填不滿的欲壑。 

 於是,越來越多的平民,被強行充為鹽戶。越來越多的沿海之地,被開發為鹽田。越來越多的財富,流向官府流向掌權者流向各地豪強。 

 日日將自己浸泡於滷水之中的鹽戶,卻依然什麼都沒有。 

 衝到海岸,繞過一大片鹽田之後,五個海賊模樣的漢子,看著數間徒有四壁的房舍,破口大罵。 

 “誰讓老子來這地方劫糧的?” 

 “你確定他們是讓咱過來劫糧,而不是劫鹽的?” 

 “別哆嗦,快去找糧食!” 

 “這鬼地方,能找到多少糧?” 

 滿臉倒黴的漢子們,罵罵咧咧地衝進房舍,叮叮咣噹地四處搜尋。不久,又罵罵咧咧地出來。只有一個漢子,手中拎著一個大若拳頭的米袋子,癟得可憐。 

 屋外的鹽田裡,十來個將褲腳卷至腿根的鹽農,看著這群海賊,一臉麻木。 

 “你們的糧食呢?藏哪了?”一個漢子抽出一把腰刀,怒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