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舟子曰 作品

第二十三章,為何持刀何為道(三)

麟書領命稱是,站在一旁的冀央也拱手說道:“大人,下官願意同往。”魏崇陽點點頭說道:“好,若能有降魔殿一二正司一同前往,此行也能少些變數。那二位大人就先下去休息吧,養足精神再行動。”

冀央和臨麟書回禮退下,走出營帳不遠之後,冀央一巴掌拍在麟書後背卻被對方揚起的摺扇擋住,麟書面帶戲謔地說道:“怎麼?說你跟在別人身後就惱羞成怒了?”冀央不耐煩地罵道:“當初要不是看你有點本事,你以為降魔殿非你不可啊?”麟書笑了起來,湊近冀央說道:“翻臉不認人啦?要不是我,南境那麼多城池能安安穩穩地撐到魏崇陽派人去?恐怕早就亂成一團嘍。”

冀央白了麟書一眼,心中不甘地承認了對方的本事,於是轉移話題道:“你去北境不是去尋人的嗎?”

麟書搖著頭說道:“對啊,我去找魔君的啊。”冀央又是一掌拍去,說道:“你騙得了我?”

麟書笑道:“沒找著唄,不過我有預感,那條暗道中會有線索。”

冀央看著麟書一貫輕佻的臉上難得的凝重,想了想跳起來拍了拍麟書的髮髻,然後向前跑開去,喊道:“放心,我會幫你的。”麟書嘴角露出笑意,一折扇飛出,砸在了冀央的頭上,一聲痛呼。

營帳中,魏崇陽身前散落著幾張褶皺的廢紙,其上清晰的墨痕仍未乾得透徹,他放下筆,終究沒有寫出那封信來。他知道,一直都知道的,那個傳聞裡舉世無雙的少年就是當年賦陽村中的孩子,他很欣慰那少年真的走出了深山來到鬼門關前,他很開心那少年有驚無險地一次又一次戰而勝之,他看到南境百姓稱頌他的功德便滿懷欣喜。可是如今卻聽聞了生死不知的消息,雖然那少年有深不可測的顧先生護著,但相隔萬里如何能夠安心?

不知在原地坐了多久的魏崇陽,終於還是決定去相信那已經長大了的少年,靜靜等待著他有朝一日意氣風發地歸來。

細碎的風繚繞著,少年再次重重地摔倒在地,激盪起煙塵夾雜落葉,少年嗞著牙扶住一旁的巨石站起身來,眼神帶著無奈和幽怨地看向對面的傅慶安說道:“說好的指教呢,下這麼重手啊。”

傅慶安揮袖收手,臉上帶著戲謔的笑說道:“我沒用槍,已經是收著打了。”少年靠著巨石喘息,仰頭嘆了一口氣說道:“人比人氣死人,憑什麼你這個專練槍術的傢伙拳法還比我厲害。”

傅慶安聳聳肩,他捻起衣袖擦了擦手掌,走到少年身側問道:“所以呢,決定了嗎?暗殺之術註定當不得正面相鬥,身法一道若被看破更是無所遁形,劍術和拳法你如今又接連敗了,槍術更是不用多說……”說到這裡傅慶安轉頭看了一眼少年,果然在那雙眼中看出了不甘卻又無可奈何的神色,他接著問道:“所以?”

少年一躍而起坐在巨石頂上,閉著眼感受秋風拂面,他輕聲說道:“那就用刀吧。”

傅慶安看著少年,說道:“其實你自己一開始也早就做了決定吧。”

少年睜開眼笑著看向傅慶安,說道:“喂,有時候我真覺得你這傢伙是不是早就認識我了,明明才兩三個月的功夫你怎麼就把我琢磨得怎麼通透了?”傅慶安搖搖頭不置可否。

少年接著說道:“是的,其實當年我之所以接觸武學,便是因為大師父帶著刀來了賦陽村,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的,看見大師父身受重傷卻仍緊緊握著刀我就有些不一樣的感受,彷彿冥冥之中有一個聲音在喚著我,握住刀,再去看這世間,好像,真的有了些不一樣。”

傅慶安扭過頭看著少年認真的神色,問道:“可是,你的刀敗給了鬼門關的惡鬼啊。”

少年聳聳肩說道:“曾經有個老先生和我說過‘心境通明’四字,於是我用了三年時間去想自己到底什麼時候才能走出山裡,什麼時候才能去到那些猙獰惡鬼面前。”傅慶安問道:“答案呢?”

少年看著傅慶安說道:“從來都是。”傅慶安愣了愣,少年笑起來:“當我第一次握起刀,當我第一次修煉武道,當我第一次想要走出賦陽村,當我第一次起了殺心,每一次每一刻都是心境通明,因為其實從大師父走進竹屋的那一刻起,我便清楚知道了自己究竟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了,只是……”

傅慶安好奇問道:“只是什麼?”少年嘿嘿笑著,說道:“只是,我武藝不精罷了。”傅慶安一時無言,片刻後才接道:“你臉皮之厚真是堪稱舉世無雙啊。”少年知道傅慶安是在調侃最近愈演愈烈的歌頌“地藏顧枝”的勢頭,於是得意地擺擺手,引得傅慶安一陣無語。

最後少年還是說道:“其實我也沒那麼容易就知道這些道理的,要不是有先生在,恐怕我也走不出這深山竹屋,更走不出賦陽村。”

傅慶安看向林外正晾曬草藥的顧筠和扶音,說道:“顧先生確實深不可測。”

少年看著傅慶安,撇了撇嘴說道:“什麼深不可測?他也沒那麼厲害啦,就是不太愛說話而已。”傅慶安好笑地看著少年,搖搖頭沒有說什麼。

林外扶音揮著手喊道:“快點來做飯啦。”少年立即從巨石上跳下來,邊跑便應道:“欸好,來了來了。”

於是傅慶安就站在落葉紛飛的林中看著,看著名為顧枝的少年奔向他的家,奔向站在陽光下笑著的顧筠和扶音。這一刻傅慶安突然覺得少年的身影彷彿穿透了重重的迷霧,無比清晰地勾勒在自己的眼中,不似初見也不似當初,而是真真切切地出現在了世間,滿懷信念也滿懷愛意,奔向他的人間。

這便是,所謂的心境通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