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仗劍行 作品

第579章 大豆產業的繁榮與落寞

 第579章 大豆產業的繁榮與落寞 

 羅浮省,春城市…… 

 【美利堅伊利諾伊州斯普林菲爾德市。】 

 “吱吱……” 

 履帶行進的聲音,不斷的出現在這片“烏黑髮亮”的黑土上,而在這片黑土上,則種植著近七萬畝的大豆。 

 作為漢國目前除去小麥水稻之外,最大的農作物,大豆在漢國市場的綜合價值,超過五億華元,是類似羅浮這樣的農業地區的經濟支柱。 

 相比於動輒創造幾億華元,甚至十幾億華元的橡膠產業,大豆產業,與之相比簡直是微不足道。 

 甚至如果不是目前大豆在全世界還有一定的銷量,就這五億華元的產值,都不一定會有。 

 而這五億華元中,最起碼有四億華元,是漢國人自己提供的,由此可見,大豆在漢國市場的地位。 

 其實從純飲食的角度上看,大豆,尤其是最主流的產品大豆油,其實在漢國的產品,正在被類似“菜籽油”“橄欖油”“茶油”等號稱更健康的食用油衝擊,更何況還有漢國每年銷售到海外的廉價牛油,以及類似“豬油”這樣的,用了幾千年的動物油。 

 如果不是大豆的其他作用,沒準這個市場還會進一步萎縮,要知道前些年,在第二次美洲戰爭之後,尤其是在獲得中部地區肥沃黑土地後,整個漢國的大豆就進入到了瘋狂擴產的狀態。 

 而除去產量問題之外,最大的問題其實和市場有關,眾所周知,漢國的國土廣大,管轄地域橫跨整個美非亞三洲,從寒帶到熱帶,甚至溫帶,無一不包,而在這樣優越的地理條件下,想要完全整合所有人的口味,幾乎是不可能的。 

 而這一點在整個大豆產業中,顯現的淋漓盡致,大豆產業的下跌,首當其衝就是大豆的製作,榨油,提煉,以及包括豆餅在內的整條加工業。 

 一直持續到三年前,也就是龍武三十三年的時候,整個漢國本土的大豆種植面積都是以每年數百萬,甚至近千萬畝的速度進行擴產的。 

 以至於在現在的漢國,大豆產量,甚至跌到了龍武三十二的產量,而這個產量,恰恰是開始下跌的前一年。 

 而生產出現問題,最後一定會導致整個零售端也出現問題。 

 而漢國本土喜歡吃豆油,也是因為本土擁有全漢最遼闊,也是最肥沃的土地。 

 就像是蘭芳,蓬萊,東印度等地,喜歡吃橄欖油,因為他們地處的地區本身就適合種植橄欖。 

 要知道黑土地這種東西,在整個世界,其實就只有四個地方有,一個是當初美利堅的控制的中部大平原,以及東羅馬帝國東歐領地下轄的烏克蘭大平原。 

 但是隻要稍微懂市場的人都明白,沒有一樣東西,會一直漲下去,就像很多人覺得房價還會繼續漲下去一樣,但真實的情況是,根本就沒有所謂的能夠一直漲下去的商品。 

 而大豆產業鏈上的所有人,包括那些種植的農戶,自然就是古蘭騰所說的“後知後覺”的人。 

 就像麒麟汽車的老闆古蘭騰所說的一樣: 

 “一個市場最瘋狂的時候,恰恰是降價去產能,最好的機會,不要等到市場下跌的時候再去降價,再去想辦法去產能,那樣的話,你就會發現同行的速度永遠比你快,最後你就會被擠死在這條賽道上……” 

 其中產量方面,其實在最早的時候,漢國大豆,受制於土地質量水平,以及缺乏優良種子的緣故,每畝地,只有目前的三分之一,甚至接近四分之一的水平。 

 剩下的兩個一個是南美的潘帕斯大草原,一個就是神州的遼東。 

 房子,也是屬於商品,甚至哪怕它是最貴的商品!! 

 而漢國的大豆市場越是如此,而且見頂的速度,幾乎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而黑土地的營養價值,是要遠遠超過普通土地的,而黑土地帶來的最大的好處就是增產,而依靠著這個神奇的能力,整個漢國市場的大豆產量,相較於美洲戰爭之前,幾乎翻了一點二倍,而這帶來的後果就是價格的連年下跌,導致大豆從巔峰時期的年產六點三億產值,跌到了現在五億出頭的水平,整整消失了每年一點三億華元的財富。 

 但從去年到現在,不僅沒有繼續擴產,反而迎來了下跌,而下跌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漢國市場的飽和。 

 而在這背後,有一個最根本的兩個原因,那就是產量和市場消費。 

 而這對於整個大豆行業來說,幾乎可以用“傷筋動骨”來形容,畢竟進入工業化,尤其是在進入農業工業化後,以及以石油內燃機行業為核心的機械化農業之後,整個漢國的農業生產看似越來越精細化,成本也下跌了,但是帶來的連帶效應也變大了。 

 但是在第二次美洲戰爭後,這樣的局勢,得到了徹底的扭轉,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漢國獲得了位於五大湖附近的黑土地。 

 其實在過去的時候,受限於土地的質量,以及源源不斷的外來移民,對於優質蛋白質和油脂的需求,整個漢國的大豆市場看似每年都有人喊“要飽和”,但是卻每年都在上漲,而這就給了很多人一個錯覺,那就是投資大豆,是一個穩賺不賠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