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先禮後兵

 因此長期都是漢朝的附庸,唯一一次鬧出亂子,很大原因在於因為當地官員太過壓榨羌人,逼得羌人不得不為了生存而造反。 

 話落,荀彧又將矛頭對準了南匈奴: 

 “倒是南匈奴,分化成兩個王庭,於夫羅盤踞在太原、上黨一帶,還跟黑山軍有勾結,常年劫掠。 

 至於另一個王庭,則是在西河與上郡。 

 因為單于須卜骨都侯幾年前就死了,所以是由幾個匈奴老王共同掌權,這個王庭近年來還算安分,但也難保沒有異心。 

 主公若是想平定幷州,就得先調和南匈奴兩個王庭之間的關係,將其收歸己用!” 

 聞言,張與則是提出了不同看法: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我倒是認為,主公可以做開戰準備了!” 

 畢竟,五胡亂華中,漢族幾乎被滅。 

 如今再來一次,張與是決不會看著南匈奴和出身於南匈奴的羯族坐大,再反過來禍害漢人的! 

 關羽乃是河東解良人,早年跟前去河東劫掠的南匈奴打過交道,因而此時也支持張與的看法: 

 “南匈奴,忘恩負義之輩,寡廉鮮恥之徒,可殺之!” 

 “可歷代天子都對南匈奴多加安撫,且其幫助大漢平定禍亂的次數也不少。若是能收了南匈奴的軍隊,主公勢力也能更強一步!” 

 荀彧更多時候像個政治家,所思考的東西,很多也是站在這個角度提出的。 

 但張與則完全不一樣: 

 “南匈奴降而復叛的事情也沒少幹,骨子裡就是欺軟怕硬,匈奴漢化這麼久,也沒什麼作用,何必浪費精力? 

 若想收攏南匈奴,先滅匈奴王族,而後重編匈奴軍隊,慢慢漢化百姓便可。” 

 兩人意見相反,劉備也是第一次見到兩人爭鋒相對。 

 他思索片刻,下了決定: 

 “先禮後兵,若是南匈奴不識相,也別怪我不客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