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 蝗蟲美食


蝗災一旦發生,數百公里範圍內的莊稼被啃食一空,受災人數難以想象。

明朝弘治年間蝗災是“日為掩者三日”,崇禎年間“飛撲人面”:不僅秒殺農作物,人畜都要遭殃;而乾隆年間“人有不辨路徑為蝗所食者”的慘狀也有發生。

朱楨點點頭,“蝗災確實嚴重,想要根治,還比較麻煩。”

漢代時,人們消滅蝗蟲,大多采取捕捉法,但捕捉能力實在是有限,又不像是現代有先進捕捉機器。

唐朝大多采取掘坑點火防治,這個方法倒是好用,一死就能燒死一大片,但是這個方法危險係數太大,一不小心,自己的莊稼也都給燒沒了。

宋朝普遍採取掘卵治蝗,蝗蟲會經常在土壤裡面產卵,所以將土壤翻出來暴曬,將蟲卵曬死,自然能夠根治,這個是最好的法子,但是難度太高。

全大明土壤那麼多,有些人家的土壤更是連成片,要把全部的土壤翻過來,怎麼忙得過來?

更何況,還有不少無主的荒地,荒地沒有人動手,蟲卵更是肆意生長。

有些蟲卵產的很深,翻曬的時候容易漏掉,那這一年的辛苦又是白費。

農戶累得半死也沒有成效,後來就有些人放棄治理,只能選一些儘量蝗蟲不愛啃咬的作物。

而大明在這些積極措施的基礎上,又發展了根治飛蝗的滋生地措施,如旱田改水田、種植蝗蟲不食作物、牧鴨滅蝗、以法治蝗等綜合防治措施。

但那都是大明幾百年慢慢摸索出來的,顯然,現在還沒有。

朱楨開口,“父皇,治理蝗災,其實現有的幾個方法都不錯,只是我們不能只取其一,應該數行並進,每個手段都應用上。”

“首先,要大量種植樹木,荒地最受蝗蟲喜愛,樹木多了,蝗蟲便少,因為樹木多了,鳥兒也就多了起來,鳥兒捕食蝗蟲,便可以替代人力捕捉。”

“其次,咱們現在的養鴨防治也不能停,鼓勵民眾多多養雞鴨鵝,增加蝗蟲的天敵,翻曬土壤也是不錯的法子,但是隻翻曬還不夠,需要增加殺蟲劑,才能除掉深層的蝗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