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3章 創作提成模式

 大周出書,通常兩種途徑,一是朝廷官府所出,二是民間之人自己出書。

 但無論是哪一種,都是出書者自己籌資印書。

 比如某名士想要售賣自己的詩集,便須自己備上足夠的銀兩,找到紙坊和印坊,談妥一切,然後印出來,即時交付製作的銀錢。

 之後製作出的詩集再拿去售賣,賣得多少都由自己所得。若是寄賣在書坊,那便須得給書坊寄售銀,其餘部分由自己得。

 這種模式的弊端一看便知,私人出資難以大量印刷,因此單本成本便高,而且銷售點也少,自然銷量難佳。

 因此很多時候出書者根本賺不到銀子,甚至虧損乃至破產,由此自然便打擊了出書之人的熱情,縱然再有才,人家也不願自負盈虧去幹這事。

 一來二去,自然書市上的書便越來越少,書市難興。

 像陳言所說的這種提成模式,創作之人根本不需要負責盈虧,只要寫出一本,便可坐等收益,自然創作的熱情就大得多。

 若是能賣得一千本甚至一萬本,便是十兩甚至百兩銀子,對普通家庭來說,絕對是筆不菲的收入!

 “一百文的售價不算便宜了,臣青山縣一本書冊也就這個價,有些積壓的書冊還更便宜呢。”陳言解釋道,“至於百中抽十,確實不低,不過因為是臣的青山縣衙負責組織印刷和寫作,因此很多地方成本可壓得低一些,甚至還有縣衙自掏腰包的補貼,自然就能給創作之人更多的回報,也能讓他們更願意去創作和創新。”

 “這,真的有用麼?”唐韻不由問道。

 “呵呵,皇上,您可知道,這些架子上的書冊,是從何而來?”陳言不答反問。

 唐韻轉頭掃視了一圈,六千冊,若是沒有重複,那就是至少六千本不同的書。

 這麼多的書,光靠找人來寫,肯定是不行的,十之八九是要到處蒐集一些現有的書冊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