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役和稅

 朱棣沉默了許久,他很贊同土斷,以土斷為抓手滌盪一下南方的洪武,建文兩朝的舊勢力,本來就是他在登基後考慮的第一件大事。 

 不把南方收拾妥當了,不把自己的心腹安排到各種關鍵職位上去,他怎麼可能放心的帶兵回北方。 

 要知道,靖難之役的結束,不過是他這個永樂大帝生涯的開始。各種問題千頭萬緒,一個處理不好,剛剛打開的局面就要徹底傾覆。 

 但朱棣也很清楚,自己不能真的徹底一杆子捅下去,把南方的文人地主都殺光。 

 不是他仁慈,也不是他害怕會掀起什麼反叛,在當今天下,論打仗,沒有人是他的對手。更何況,南方成建制的武裝力量早就被他和大明戰神一起摧毀的差不多了,地方根本不可能組織起什麼有效的力量反撲。 

 真正的問題根源在於,徹底掀桌子以後,誰幫他治理地方,讀書人只出生於地主家庭,這是繞不開的現實。 

 至於廢除徭役,這道政策一旦頒佈後,以後修路,修河,運糧這些事誰來做? 

 長久的沉默後,朱棣把自己的擔憂都寫給了蕭盼盼,同樣也告訴了道衍。 

 道衍並沒有立刻給出回答,他也在等蕭盼盼這個未來人的觀點。 

 “先說土地丈量,從您父親建立大明朝,到您現在也不過35年吧。”蕭盼盼說道,“這三十五年來,你們大明的總體發展是正向的,說白了,你們還沒有進入一個王朝必然要面對的衰落期,最具破壞性的反而是朱允炆在位的那四年。” 

 寺廟裡的應能聽到這,慚愧無比的垂下了頭。 

 “但你們大明朝的運氣很好,獲得了一次糾錯的機會,讓朱允炆只在位了四年,使得他對整個大明朝統治基礎的破壞沒有深入下去。” 

 “什麼叫破壞!那叫建文新政!”一眾南方地主們歇斯底里了。 

 “所以,您面對的不是一個團結一致,在朝廷內部擁有強大代言人,在地方擁有大量土地和依附人口的豪強集團。所以只要您按照您父親的魚鱗冊進行一次正常公正的土地核對,我相信您不會遇見什麼太大的阻力。” 

 聽到這,朱棣恍然的一笑。這算是他的燈下黑了,而且造成他形成這種思維的人正是蕭盼盼。要不是這丫頭總是在說庶族文人集團有多強大,他也不會有這種顧忌和擔憂。 

 一旁的道衍也是無奈的一笑,他發現自己剛剛也陷入到了朱棣的那種誤區當中。 

 現在唯一受傷的就是一眾南方地主了,然後他們發現自己面對朱棣這個屠夫時,真的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