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萬稅之王

 “這個時候乙要繳納給國稅局的增值稅就是30萬,但他只需要把甲給他增值稅發票給國稅局看,說明這是成本,這其中已經繳納了15萬的增值稅,所以乙只需要再繳納15萬的增值稅即可。” 

 一瞬間,所有古代的商業大佬便明白了這個方法的用意。 

 “所謂增值稅的關鍵就在增值二字上,在整個流通環節中,商人的貨物在每一個環節都增值了一百萬,每一個商人都只繳納自己增值的那一部分。從而實現了上下鏈條的互相監管。” 

 “每一個環節在對上游購買貨物時,都會要求對方開具增值稅發票,否則不會付錢。因為你的下游依然會要求你開一張增值稅發票給他,如果你沒有上游的發票,那麼你就只能自己承擔所有的稅款。” 

 “就拿剛剛的例子來說,如果傢俱的交易在最終銷售之前,要走完五輪。每輪增值一百萬,最後的價格是五百萬。現在處在這五輪交易中的五個商人達成了默契,大家都不開票,於是所有人成功完成偷稅漏稅,放鞭炮慶祝。” 

 劉徹不屑地一笑,這種默契能達成才有鬼。 

 “但是,這其中只要有一個環節卡住,比如丁不想冒風險,要求丙給他三百萬的增值稅發票,才會付貨款給他。丙是不是就傻了,因為這意味著他自己一個人就要承擔多達45萬的稅款。” 

 “所以在整個交易鏈條中,只要有一個人不願意冒風險,堅持要求開票,那整個產銷鏈條上的稅費都會被激活,一分錢都跑不掉。所以增值稅永遠只能轉移,不能被消滅,所以增值稅可以被稱為萬稅之王。” 

 這個定義讓一眾皇帝都肅然起敬。 

 “在這樣的流程操作下,國稅局官吏的工作就會很輕鬆了,因為那些商人自己就會監督整個過程,然後主動上門把稅交了。” 

 霎那間,各個時代中,那些聰明的皇帝和大臣都實現了一通百通,這種只管理流通環節的辦法,和之前的食鹽開中法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