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日出的月亮 作品

第143章 觸發週期律的必要條件

 冷血到極致的說明,但又是如此直接明晰,這樣的理論闡述著實驚到了無數的古人,特別是平民老百姓。 

 “為什麼一個王朝的初期發展大部分時候都很平穩,這是因為在客觀上,上一次的亂世讓新王朝的人地矛盾並不尖銳,甚至沒有。” 

 “到了王朝中期,這些問題開始凸顯,而且是雙向的。王朝統治集團內部的腐化,執政能力的衰減導致其無法應對人地矛盾,最後整個王朝一起爆炸。” 

 “所謂的中興改革只有三種,第一是通過開疆拓土一邊給失業人口找生存空間,一邊消耗失業人口,即漢武帝的做法。” 

 劉徹有些無語,有必要說的這麼明白嗎? 

 “第二是實現了土地的再分配,讓失業人口變成有產小地主,即秦國的做法。當然,它還將此跟軍功綁定了,所以秦國迸發出了巨大的戰鬥力。” 

 蕭盼盼思考了一會兒補充道,“但秦國能成功變法是有時代原因加成的,這個國家本質上並不是在應對人地矛盾和週期律。這也是後世想效仿她的改革者無疑都會暴斃的根源。” 

 蕭盼盼完全沒意識到,自己這一句話擊碎了多少政治家的心。 

 “第三種,通過改革財稅繳納方式,增加皇權的稅收能力和行政能力,從而起到加強國家統治能力,壓制社會矛盾的效果,這種做法的典型代表就是張居正和雍正。” 

 萬曆朝的張居正聽到這,心裡不免有些失落,他原本以為自己的改革應該會更宏大一些。 

 孔子思考著蕭盼盼的話,總覺得哪裡不對,於是他提問道,“難道周朝後續爆發的混亂之中,就沒有人地矛盾的影子嗎?” 

 蕭盼盼由衷讚歎的鼓掌,“不愧是一代大師,這麼快就看到了問題的關鍵。我剛剛說過了,秦國重新分配土地的原因並不是在應對人地矛盾,並不是在應對週期律。因為把週期律帶到華夏文明中的,正是商鞅變法本身。” 

 蕭盼盼沒有等孔子追問,直接公佈了答案,“週期律能發生的必要條件是土地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