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無疆zw 作品

第九章 亞平寧——閃電(9)

特雷比亞河畔天色陰鬱,北風呼嘯,雨雪交加,整個平原上一派肅殺之氣,決定波河流域主人的戰鬥即將打響。漢尼拔先派出大約8千名巴利阿里投石兵和輕裝步兵在漢諾的率領下前往接應努米底亞騎兵,隨後他親自率領全軍出發。從他所在的營區前進了大約1.5公里之後,遠處激烈的喊殺聲伴隨著北風傳來,那是誘敵的努米底亞人正在和羅馬人進行著前鋒戰,更遠處傳來沉重的腳步聲,羅馬軍團那特有的紅色制服與明亮的盔甲在雨雪中隱約可見。漢尼拔迅速將手下的2萬名重裝步兵部署成一排,利比亞軍團做為核心力量部署在陣型的最中間,兩側依次排列著伊比利亞軍團和新加入的高盧部隊。騎兵則分佈於陣型兩翼,已經脫敵的努米底亞人快速回到了軍中,在漢諾的率領下保護著迦太基軍的左翼,而右翼則由蒙華帶領的伊比利亞重騎兵與高盧騎兵組成,剩餘的8頭戰象被部署在了左翼方向,整個陣型的正面寬約3公里。不遠處輕裝部兵正掩護著投石兵緩緩向著主陣後退,而羅馬前鋒部隊看到對面已佈陣完畢的迦太基人也停止了追擊,等待著已方主力部隊的趕來。在震天動地的腳步聲中,羅馬最具備戰鬥力的武裝——羅馬重步兵,終於在滿天大雪中步履蹣跚地趕到了戰場。

羅馬重裝步兵是羅馬軍團的戰鬥力之冠,他們主要由第一至第三等級的富裕市民構成。相比較於輕裝步兵,重裝步兵的防護裝備要複雜得多。每名重裝步兵,無論新兵老兵,都擁有鐵製或銅製頭盔,其上裝飾有醒目的羽毛,前胸、後背和小腿則被皮革與鐵片製成的防護裝具覆蓋著,財力充裕者還會選購全套胸甲。他們所持的是一種由雙層木板黏合而成、外覆牛皮的橢圓形盾牌,高1.5米寬1.25米,可以立在平地上並遮擋住一名半跪士兵的全身,使其免於被投槍和石塊擊中,其攻擊武器通常配備兩支標槍、一支短劍,老兵則裝備有長矛。

率先趕到戰場的森普羅尼烏斯見到漢尼拔終於傾巢而出大喜過望,急於建功的他深怕對方不肯與之正面對決,面對著漢尼拔排成的戰陣興奮的森普羅尼烏斯也相應的開始佈置自己的隊形。做為一名傳統的羅馬指揮官,他對於自己的重步兵軍團充滿了無比的自信。於是他採用了典型的羅馬戰術隊型列陣,將3.6萬名重步兵居於中央,4千名羅馬騎兵與同盟騎兵分列兩側,6千名輕裝步兵則配合兩翼作戰。

羅馬戰陣中的重裝步兵方陣通常由從前往後的三排橫隊構成:

第一排是年資較淺的青年兵,裝備兩支標槍、一支短劍和一面橢圓形盾牌。他們血氣方剛但缺乏實戰經驗,適合抵擋敵人最初的突擊。

第二排是30歲左右的壯年兵,其武器與青年兵相同,盔甲則由於年齡與財產狀況或許裝備的更好。做為軍隊的核心力量,一旦先頭的隊列遭到突破,他們要咬緊牙關、組成一道防線,確保整個方陣不至於立即崩潰。

第三排是年齡最大,經驗最豐富的老兵,他們以傳統希臘重步兵姿態上陣,裝備著長矛與長盾。只有當戰鬥到最危機的時刻才會使用到他們,所以在羅馬的諺語中常把事情到最急要關頭稱之為需要用到第三列的老兵了。

羅馬人就是用著這種陣型與戰術橫掃亞平寧而無人可敵,甚至擊敗了希臘的皮洛士大軍。但是現在他們將會受到空前的挑戰,因為他們的對手將是計謀高超、戰術絕倫的迦太基統帥與他的同伴。

原本寂寥無比的特雷比亞平原上此時匯聚了將近九萬人馬,伴隨著雙方戰陣緩慢地接近,輕裝部隊首先發生了接觸戰。巴利阿里投石兵將冰雹般的石雨砸向對方,而羅馬的標槍兵卻無法在同等的距離內傷害到對手,這些盔甲簡陋的步兵只能一邊忍受著傷痛一邊快速衝向對方盡全力投擲出手中的標槍,但是很快便因為巨大的傷亡而後撤。前哨戰很快便被急不可奈的騎兵衝鋒所取代,雙方輕裝部隊開始有序後撤到了已方戰線後方,將戰場的主導權讓給了其他部隊。數量與質量都佔居壓倒性優勢的迦太基騎兵向著對手傾瀉而下,蒙華率領著伊比利亞重騎很快就插入了羅馬騎兵的中心,曾經和其交過手的羅馬騎兵對這位紅纓金甲的戰神記憶猶新,除了沒嘗過厲害的隆古斯軍團的騎兵上前接戰外,其他的人都紛紛躲閃,蒙華很快便在羅馬人的隊伍中撕開了一個口子,後面的高盧騎兵隨即在杜卡利烏斯的指揮下咆哮著殺入。另一側漢諾的努米底亞人在戰象部隊的引導下衝向了對面的羅馬同盟者部隊。“布塞菲勒斯”怒吼著率領所剩無幾的同伴發起了衝鋒,將那些從沒見過戰象的同盟者戰馬嚇得屁滾尿流、慌不擇路,漢諾則趁勢將對方已經混亂的隊形衝擊得七零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