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瓊瓊 作品

第一百九十一回:不為今生悔,只為來生嘆

老伯早已把篝火木柴準備好了,還做了一些糕點,蒙古人家還來了一些能歌善舞的朋友,都是老伯邀請而來。

少爺們與小姐們,剛一回來,金豐少爺先笑對老伯道:“老伯,我們回來了。西坡,美景如畫,堪稱訴說裡的“人間天堂”,令人流連忘返。”隨即,金文少爺對道:“家裡來了朋友。”老伯立刻回應道:“他們都是我的朋友,能歌善舞,被我邀請才來到這裡。”之後,老伯把他的朋友介紹給大家,大家也表示歡迎。

於是,老伯又道:“我這些能歌善舞的朋友,絕非“等閒之輩”,今夜,篝火旁,將會領略他們的風采。蒙古人,草原上,“異域大自然風情”彷彿猶如綻放“世外一種美麗”,無與倫比也。”

不由得,一瞬間,老伯想起曾經年輕時,第一次來到蒙古人家時的情景歷歷在目。豪放的禮儀,給予的信賴,細膩的情懷,牽掛的呵護,每每事物,都被體現得淋漓盡致,令人寒暄親切,親切寒暄。因而,也令人走不出蒙古人家,更令人離不開蒙古情懷。

這裡,擁有“美景如畫”,這裡,擁有“山歌情懷”,這裡,擁有“信誓旦旦”。如果說,這裡留下一張網,那可是一張不可觸摸的“靈魂之網”,多少心聲都在其中,一種眷念,一種愁思,一種豁達,一種領悟,不知為什麼?蒙古草原彷彿猶如“世外靈魂之地”,彷彿一切之中的一切都可以在這裡訴說,給予靈感,賦予恩惠。也許,這裡曾經擁有過“一生一世一雙人”的“奇葩情緣”,也許,這裡曾經擁有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神話傳說”。無論如何?大自然的饋贈是現實版的萬物,上蒼靈魂的饋贈是精神版的恩惠,大自然也好,人世間也好,神話論也好,彷彿都離不開“年輕的影子”,彷彿綠色是大自然的青春,彷彿青春是人類的年華,彷彿年華是神話的亙古桃花。總之,“正青春”就可!但願不會擁有宋·張先在《天仙子》裡:“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一說就好!

是啊!人生嗎!似流水而逝的年華,往事嗎!徒然記憶,“青春”,不僅是自然界的春天,也隱含了年華之春天,春去年逝故感慨,情理之中嗎!還記得,宋·晏殊在《浣溪沙》裡有云:“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也訴說了時光與年華易去難留的淡淡愁思,感嘆不已。此時此刻,老伯深有感觸,但願“正青春”還在,綻放之中,依然美麗。

就在這時,老婦人把米酒準備好了,對老伯先道:“給朋友們敬酒吧!”老伯立刻回應道:“好,今夜一醉方休。”老婦人又回應道:“不過,別忘了,還有篝火舞,還要尋回青春時的影子。一醉方休,恐怕要誤事,想在孩子們面前出醜嗎?”老伯笑回道:“不會的,蒙古人的酒,每個人都會“舉杯對月”,因為,草原上的明月是美好的象徵。此舉是天經地義之事,亙古至今的訴說,一代一代的傳承,一世一世的神話。“一醉方休”只是“快樂的代名詞”罷了!“青春之心”可以擁有“靈魂感應”,“天倫之樂”可以擁有“暫且迴避”,此時此刻,我與朋友迴歸於“正青春”,能歌善舞是我們的特長,豪放善良是我們的本能,什麼都不要說,今夜,我們是草原上的“主角”,是人生的“好戲子”就夠矣!”隨即,有位朋友回應道:“說得好,草原上的明月,是人生的訴說,曾經,擁有過“千里明月寄相思”及“千里明月問古今”之說。這種情懷寄予相思,追憶過往。不過,更有再現相思的微妙情懷,尤其,詩詞人張先那句“那堪更被明月,隔牆送過鞦韆影。”把思念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是詩詞人“描神之筆”的工絕,相思之苦,被“靈魂再現”。”

都知道,“鶴髮童顏”與“返老還童”,都是“再青春”的體現。自然之中,“天倫之樂”裡擁有了“老年童心之說”。情理之中,“超脫感覺”裡擁有了“青春燃燒之說”。彷彿“一切之說”都不為過也。天地間,萬物幻化著,人世間,象徵意義裡,還有“古樹開花”一說,所有的價值,不在原本,而在奇幻。奇幻之中,可以欲花蕾蕾,新綠片片,沒有枯萎,沒有窒息。無論萬物,無論人類,天地之間,完全可以縱橫著所有情懷。自然界,有新綠的情懷,人類社會,有人生的情懷。大地可以給予,上蒼可以賦予。什麼都不要說了,好了,不多說也好,只要快樂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