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子走開 作品

第323章 宋朝的那些事兒(四十九)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任誰都知道,這是誰的詞啊!千古民族英雄岳飛於被迫班師的悲憤交加之間寫下的千古絕唱,十年之功毀於一旦,字字泣血啊!趙構他何等何能配得上如此優秀的嶽元帥啊!】

僅僅是一段開篇,便讓各朝各代淚目,知道的不知道岳飛其人的都對他肅然起敬。

嬴政:“好詞!字字悲憤,可見詞人心中壯志未酬的不甘啊!”

這樣的曠世名將,給他一籮筐,他都不嫌多,可那趙構居然逼迫名將仰天長嘯,滿腔忠憤,丹心碧血,無處抒發!

真真該死的!

嬴政痛心啊!岳飛雖不是他那個時代的人,可是他就不是見不得這樣一位忠心為國的將領含冤而死。

將軍百戰死,他們最壯烈的死法應在戰場之上,而不是死在君王的手中。

想他們秦朝的武安君白起,戰功赫赫,可最終確實死在了他為之效忠的君王手裡,他每每讀史至此,皆痛心不已,甚至有點怨恨自己的曾祖父,所謂用人不疑,白起將軍為他出生入死,盡心盡力,給最終卻落了個猜忌相疑自裁的下場。

武安君對得起他大秦,可他大秦對不起武安君啊!

再看岳飛此人,嬴政雖然不認識,但從這首詞,從這字裡行間,他看到了他滿滿的忠誠報國之心,這其中的悲憤,其中的不甘,可想而知,他正在遭遇著何種的境界……

在武安君之事上,他雖時常怨恨自己的曾祖父昏了頭,但他也是承認他的曾祖父是位雄主,然趙構,他算的了什麼!他連他曾祖父的一個小拇指都比不過,可想而知這岳飛精忠報國的下場……

劉徹:“好詞!好將軍啊!可惜跟了趙構這樣的孬種!”

劉徹十分扼腕,眾所周知,他涼薄,但是對武將,尤其是有能力的武將,那是頂好的。

這岳飛若是來他這,他都是要給他供著的,趙構不珍惜,他劉徹珍惜著呢!

畢竟這又多了一位打匈奴的好手,他只會欣喜若狂,至於猜忌什麼的,根本不可能的事。

他又不是漢高祖劉邦,不會像他的曾祖父般,狡兔死,良狗烹的。

不過就算他曾祖父枉殺功臣,那也不是區區一個趙構能比的。

趙構這樣的慫貨根本不配有這樣的曠世名將,至於他曾祖父劉邦那還是配擁有的,畢竟那些名將也是因著他曾祖父才能在亂世發揮他的軍事才能的啊!

所以那都是不盡相同的。

李世民:“好詞!可惜了一腔忠誠熱血!”

唐太宗看著他的一眾貞觀朝臣,無比惋惜岳飛的遭遇,雖然他不認識這位元帥,也不知道他未來會遭遇什麼,可可聽聽這詞,聽聽天幕的語調,以及老說起的什麼十年之功毀於一旦,千古奇冤,想也知道這位千古名將遭遇了他不該遭遇的奇冤!

真的是曠古的奇才難逢明主啊!可惜!可嘆!

宋太祖趙匡胤低著腦袋,黯然神傷,他在想,這麼好的將領,怎麼就沒在他帳下呢?

這樣,他又何愁燕雲十六州不能收復!

可轉而他又搖頭,心底異常愧疚,終是他大宋負了嶽元帥,況且若岳飛真來到他這個時代也未必會有好的發展。

想起歷史中的杯酒釋兵權,他想他若不知道後面種種,他定然還是會抑制武將呢!畢竟他就是武將上位的啊!按照既往的歷史,岳飛未必會被重用,但是他絕不會冤殺!

說實話,他挺能理解趙構那種怕武將造反的惶恐不安,但是他依舊恨,恨的是他的懦弱無能,恨的是他的卑躬屈膝。

他可以深深的忌憚武將,但是不該拿武將去向敵方投誠!

這是最不恥的行為,他趙家沒有這樣的兒郎。

朱元璋拉著馬皇后與朱標的手,全家圍坐在一起,由衷的為嶽元帥祈福。

其他人或許不清楚嶽元帥的遭遇,可他作為後來人,那是最清楚不過了啊!

希望這期過後,嶽元帥能夠徹底扭轉他原先的命運。

當然他那暴脾氣是絕對忘不了痛罵趙構、秦檜等人的。

該死的趙構!該死的秦檜!

【一詞壓兩宋,他不是以才情聞名的詞人,可他這一詞可以壓倒南北兩宋所有的詞,誰人能比一比,誰敢說上一聲比他強!哪怕是公認的大文豪家蘇軾怕也無顏說出這話吧!】

【一人抵萬軍,他不是聲名遠揚的大文學家,可他卻是當之無愧的將軍,他這一生都在為國奔走,哪怕最終國負了他,他依舊不負國。】

蘇軾:“……”

愧疚!他自愧不如!

陸游:“……”

當之無愧,無人能及!

辛棄疾:“……”

嶽元帥啊!若你尚在!北伐何至於失敗啊!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飛成長於一個極為黑暗的時代,他經歷了靖康之難,目睹金人殘殺中原百姓,他立志報國,他從一個草根走向了當時最強大的戰神,保衛南宋,北伐中原,一生收復河山為己任,可最終卻為小人所害,慘死於風波亭。】

【接下來就讓咱們走近嶽元帥的傳奇人生,來看一看這其中的艱辛、遺憾與無奈。】

宗澤:“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可他怎麼也沒想到岳飛最終還是步了他的下場,抱憾終身,甚至比他還慘!

至少他真的僅僅是抱憾,而岳飛明明可以,可卻被官家小人給阻擋了!

官家真的是糊塗啊!

每每念及官家的不聽勸,宗澤是痛心疾首。

……

晚年賦閒在家的韓世忠也是錐心之痛,僅一個莫須有,就定了一位忠臣良將的罪,他韓世忠不服,那些信任岳家軍的軍民不服,蒼天也不服。

如今天幕證道,他定要再為嶽元帥討一個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