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學84 作品

天降大任 只因九龍劍




項本熱卻不吃這套,或許因痛苦難當,勉強盤膝運力衝關,不到一個時辰穴道解開,然寒氣並未消散,淤積穴脈周圍。



當時他只覺偶有不適,以為穴道受制時久、血脈阻滯之故,並未在意,等到越發嚴重時,才知所言不虛,蓋迴天無力、木已成舟,方有後來,崑崙山復仇、殞命之結局。



九龍劍後由羅天生、獻於其師包萬象,作為其六十大壽的壽禮,並公告道賀的諸多來賓。



當時,舉座江湖豪客皆為震撼,大廳之上,驚羨噓聲一片,後經珠光血影包萬象許可,眾人一一得以近觀,細看這柄古劍的精妙造型,甚至指點、觸摸一下也無妨。



九龍劍曾是大唐劍仙尚清雪的佩劍,但尚清雪聲名卓越,卻曇花一現於江湖,神劍的殺伐妙用,並無人親見。



所以,後世之人對劍仙、及其寶劍的妙用,半信半疑,甚至以為九龍劍只不過、是一把削鐵如泥的寶劍而已。



至於尚清雪的這個真名,甚至於尚清雪的寶劍、是否九龍劍,知道者更是寥寥無幾,劍仙之名也是當時武林泰斗,對其人劍道奧妙的驚呼,只不過後來,九龍劍隨劍仙一起消失了。



此劍長約三尺,劍身黝黑,且左右兩側鏤刻九條飛龍,印痕清晰細膩,連龍鱗、龍爪、龍鬚,也無絲毫含糊,更有一龍神所在,竟穿孔而入舞動左右。



劍孔頗大呈半月形,與拇指彷彿,距劍格處約一寸有餘,孔緣凸出一鋒利短刺,刺尖形狀細微奇特、光彩奪目,似乎映襯了九龍之舞奧妙無窮。



眾多江湖好漢當場被這柄造型古樸、沉重怪異的九龍劍鎮服,尤其是劍身獨有一孔,更加與眾不同。



此後不久,九龍劍和乾坤門便轟動江湖,皆因包家在中原武林非比尋常,故三十年來,九龍劍基本無虞。



及至包成功之子包不紊時,乾坤門弟子的武藝,已居七門之後,左道旁門甚至蒙面異俠等、各色人物,或有暗盜、或有明搶,此起彼伏、死傷亦眾,加之兵荒馬亂,有幾次險被搶走。



包不紊武功與其父相去甚遠,況且遼軍北撤騷擾益甚,包家資銀消費入不敷出,門人子弟日趨凋零。



包不紊自思難以完璧,遂決定由師叔羅天生出面,與少林寺商談,由少林僧代為看管九龍劍,少林弟子可以研究使用,但不得租借或損毀。



乾坤門是七門九派的中流砥柱,早年,在中州大成手包萬象的研磨完善下,武功名望俱已躋身武林佼佼,而且包家在江湖上人脈極廣,是以護送九龍劍入寺的名家中,有峨嵋派丹頂鶴道長;武當山的清真道長等。



北派武功代表人物梅如意;南派人物水無痕;白蓮教、草頭幫的弟兄;四方門、百藥門、唐門、洪門等其餘六大門的領袖,均前來捧場,這些全都是名噪一時的武林頭面人物,少林寺也派出一名達摩九院的釋功禪師。



如此浩浩蕩蕩的隊伍,九龍劍得以移身達摩院,一時間轟轟烈烈江湖譁然,驚動了遼王治下官府,以為是抗擊契丹統治的暴民,所以派官軍武士突擊圍剿。



一眾江湖行家以為、有人假借官府之勢,妄想搶劫私吞九龍劍,於是,又是一番不明真相的胡亂殺戮,好歹三教九流的高手眾多,九龍劍不曾有意外。



卻因此流言蜚語、紛至沓來,有的說少林寺高謀,不戰而怯人之兵;有人說九龍劍、原本就是少林寺的,緣塵為此差點、命喪武當山,此番物歸原主無可厚非;又有人云羅天生不仁義,緣塵因其受傷,他卻攜寶劍逃之夭夭。



也有人說,九龍劍原在神武通弟子手中,羅天生巧取豪奪,累及緣塵,只怕少林寺禍不久遠,等等傳聞不一而足、甚囂塵上,令人真偽莫辨、疑竇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