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 作品

第91章 這不是我的詞兒嗎(三更萬字,17000月票加更)



            《高山下的花環》作為戰爭軍事題材的突破性是毋庸置疑的,劉振雲看完來找林朝陽這個作者交流,充分證明了他對的喜愛。

但要說他對有多麼推崇,那倒不至於。

因為文學界向來有一種風氣,那就是提倡作品必須要具有現實主義批判精神,揭露各種社會矛盾,對社會的黑暗面和弊端進行深刻的批判。

這種思潮自五四運動以來深刻的影響著中國文學的發展,直到今日。

劉振雲作為燕大中文系的高材生,也同樣抱有這種心理,但他抱有的並非是那種只認“批判”的偏執,所以在看待《高山下的花環》這部時,態度可以說是客觀的。

“你這部發表了幾天,大家的討論熱情居高不下。”劉振雲說道。

“能引起中文系的討論,看來寫的確實不差。”林朝陽哈哈笑道。

兩人一路閒聊著回到學校,快到三角地的時候林朝陽問:“最近怎麼沒看著健功?”

開學之後林朝陽一直沒去中文系蹭課,再加上一個暑假沒見面,所以問起了熟人的情況。

“他啊,他們那夥人這會兒正迷話劇呢。”

“話劇?”

中文系要成中戲了?但倒也可以理解。

自恢復高考、學生們入學以來,燕京各大高校一直鼓勵和培養學生們開闊視野,提升藝術鑑賞水平。

電影、話劇、京劇、樂團、舞蹈演出、歌唱比賽、運動會……這個時候條件雖艱苦,可學校給大學生們創造的業餘生活堪稱盛宴。

作為中文系的學生,看話劇幾乎是每個學生每個月必修的娛樂活動。

自然而然的,大家對於話劇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嗯,暑假的時候七七級的李春在家裡寫了個劇本,最近大家在張羅著排演,我們班還有人也去參加了。”

聊到三角地,兩人分開,林朝陽回了圖書館。

這天,中文系有吳祖緗的課,林朝陽又跑去了聽課。

他一出現在教室,便引來了所有人的側目。

暑假一個多月沒見面,再見面本應該有些生疏,但這個暑假大家在諸多報紙和雜誌上看見了太多次“許靈均”的名字,絲毫沒有對林朝陽感到陌生。

“你小子可真能折騰!”

林朝陽入了座,他旁邊的陳健功如此說道。

“怎麼就能折騰了?”

陳健功眼睛朝前看,臉上露出幾分讚歎之色,嘴裡低聲說道:“五月份《小鞋子》發表,引起了那麼大的反響,你還不知足。轉頭在《十月》上發了那篇演講稿,我最近可是沒少在報刊上看著罵你的文章,你可真是怕自己不夠火啊!”

“扯淡。我哪知道演講稿發到《十月》上會有那麼大的反響?”

“你敢說伱不知道?我看你就是故意的,現在你許靈均的大名可是響徹中國文壇,成大作家了!”

“滾蛋!”林朝陽笑罵了一句。

調侃歸調侃,但陳健功有一點說的是對的。

捱罵歸捱罵,但按照現在的輿論狀況看,林朝陽的名氣可要比許多老一輩作家還要大。

他的這種情況在七八十年代的文壇其實並不罕見,造成這種現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大眾對於文學超乎尋常的喜愛。

書店的新書隨時被一掃而空,圖書館永遠人滿為患,無論是幹部、學生、工人、農民,大家都熱愛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