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丁 作品

第十四章 白棉布裙子

後面鄒正做的一些事兒,證明了這個班長在學生們眼裡還真是不一般的重要。

週二的自習課上,江立華在班上說新的作業本到了,軍訓期間的代理班長林月英正想起身,但鄒正比她更積極,立馬自告奮勇跑去把新作業本抱了回來,然後又當著江立華的面支使幾個男生將作業本分發給大家。

還有一次,班上搞大掃除,鄒正提前跟江立華報備,然後找到管後勤的領導,借出一些笤帚、水桶之類的工具,並以江立華的名義支使班上幾位同學將這些工具取來後,安排大家打掃整理教室。

這些行為在同學眼裡拍馬屁的味道特濃,但江立華的角度不一樣,他看到的是鄒正積極上進,熱心班集體工作。

自然而然的,鄒正和江立華建立了一種比較密切的關係,並且順利地扮演了江立華的使者、代言人,甚至就是江立華本人的角色。這也給班上學生造成―個強烈得無法抗拒的印象:她是被江立華指定了、核准了的本班負責人!

王小凱、田壯壯等人特別看不慣鄒正的嘴臉,但也無可奈何,張雲起對這些興趣缺缺,課後的業餘時間,他就搗騰自己的掌上機生意。

他是學生,在學校裡擺攤賣掌上機不合適,只能靠口碑效應吸引大家來他這買。江川市一中足足四千多名學生,有錢人家的孩子佔了小半,家庭殷實的學生佔了大半,按理來說市場很大,但他的生意卻漸漸有些回落,每天賣個四五臺,還特累人,渠道單一,效率不高,資金沉積,很難擴大規模。

一臺俄羅斯方塊掌上機進價20,售價50,他能賺30,利潤是不低,但他覺得這麼賣不行,不能光考慮到淨利潤,卻不考慮資金週轉率,畢竟進一次貨,一個月買完和一週賣完的收益是截然不同的。

琢磨了一天,他決定擯棄這種自己吆喝做買賣的方法,效率太低,沒有技術含量,找其他渠道鋪貨,大規模地發展經銷商才是正道,雖然這麼做淨利潤會被分流,但能夠迅速回籠資金,擴大生意規模。

想到就做。

星期三下午,張雲起上完最後一節自習課後,從宿舍拿了三臺掌上機去校門口。

校門口有一個便利店,是江川市一中四千多名學生必經之地,人流量相當大。張雲起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把這個便利店發展成自己的經銷商。

便利店老闆是個二十八九歲的少婦,叫李姐,帶著一個五六歲的女兒,很有風韻,為人也相當的熱情,每天早上張雲起買早餐經過這裡的時候,都能收到一個燦爛的笑容外帶一句甜美的問候:“早上好,吃早餐沒?”

一來二去,搞的張雲起不在這買早餐都不好意思了。

傍晚便利店沒什麼生意,李姐正坐在櫃檯前打蒼蠅,見到走過來的張雲起,笑著打招呼:“小張,你要去哪裡呀?”